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0/06
分享
《播撒天火耀人间》连载

第六章 崭露头角

涵三宫街一号一幢不起眼的青砖住宅里,住进了恽代英一家人。

戴着细丝眼睛,显得文质彬彬的恽代英,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往来的还有堂兄堂弟们。因此,恽宅的年轻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在这里,恽代英见识到了许多革命的新生事物,比如废除女人缠足,废除叩拜、作揖、请安、打千、拱手等旧礼,废除旧式婚丧的落后习俗,同时取缔买卖人口及卖身契约、反对卖淫纳妾、不苛待佣工等,人们开始对国事政事发生兴趣。

代英更加成熟了。他热情参加社会活动,投入各种新兴的运动。恽爵三与妻子商量,待经济稍稍好转了,换套大些的宅院,供儿子开展活动使用。但是,恽代英不想增加父母的负担,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求学和交往上,争取有朝一日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条件。

冬去春往,不知不觉地到了夏日时节。

就在前几天,他参加了武昌中华大学的考试,校务处的公告是周五发通知,今天恰好是周五。恽代英尽管对于自己的成绩充满自信,但求学若渴的他还是恨不得马上拿到正式的录取通知才放心。

报考的那天还曾经发生了一段故事。

他在校园接待室刚投下自己的简历,转身准备离去,就听背后有人轻轻道:

“学子,请留步。”

那是一位老者,一位神态慈祥、清雅飘逸的先生。恽代英觉得他是那样亲切而面熟。

“请问,你是恽代英恽子毅学子吧?”

“莫非,莫非……”恽代英望着这位似曾相识却不识的先生,不由思绪翻卷,浮想联翩起来。

先生手里捧着恽代英方才投下的简历,似乎特意为了让他听得明白而把语音放得很慢,一字一句地说:

“是这样的,家父在世时,曾经着意嘱咐过,如果哪一天遇到一位名叫恽子毅的学子,我们一定要给予特别关照。今天在这里不期而遇,总算了却了一件心事。子毅同学,中华大学欢迎你!”

“是淡然老人,我的恩师!”恽代英恍然大悟起来。

“是的,那是家父,家父已于半年前仙逝。按照家父的嘱咐,你就不必应试了。本校校长是老朽的长子,因为校务,他于昨天进京去了,他得知恽府一干人等归来故乡的消息很是高兴,特意让老朽在此恭候子毅。”

好久不见的淡然恩师,不想上次一别竟是永诀。恽代英不由百感交集,怆然而泪下。

但是,他拜别先生,并婉谢了这位先生的好意。

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参加考试。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走进校堂,才是对恩师的最好告慰。他相信,淡然恩师一定在天上望着他,对他寄予期许……

“恽代英!”邮差来了,“入学通知书!”

恽代英急忙把入学通知捧在手中,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他觉得自己仿佛捧着的是淡然先生的不倦教诲,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了恩师的讲堂,沐浴在智慧老人的关怀里。他豁然间产生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和童年的成长与恩师的启蒙,有着无法解开的牵连啊!

不久,他来到淡然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献上一束鲜花,并把自己考入大学的喜讯报告给九泉之下的恩师。

倾注了淡然先生平生夙愿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大学,是以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学府。

大学院内花木扶疏,苍松翠柏,处处生机盎然,那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浸润的都是淡然先师的心血。

在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恽代英好似长鲸吸纳百川,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种新知的滋养。在第一年考入大学预科后,第二年进入文科哲学门(哲学系)学习,他出色的表现闻名校内外,为校长所器重。

恽代英擅长英文,后来又自学了德文和日文,能够翻译英德日三种外文的书籍。院校特意安排他在论坛做学问讲演,并请其以三国语言即兴解答大家的提问,他精彩风趣的语言风格,博得了台下众口一词的赞许声。曾经与恽代英有过一段师生之谊的李镜涵,提起恽代英,拍案叫绝:“此子真乃奇男子,屏日如不成器,当剐吾目,以不识人也!”

大学生活不过是人生航程中的一个节点,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在这里,恽代英更加活跃起来,他发动学生骨干,开办“校园研讨会”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点燃大家的爱国热情,实践着他人生的追求和信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与灾难,成为校园研讨会关注的焦点,大家收集有关消息,讨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破坏性,分析这场破坏性列历史之最的战火,给曾经在甲午之战中遭受创伤尚未恢复元气的中国带来的将是什么?

他们得到的是坏消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焚烧了大半个地球,波及全世界,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的人无法幸免于难,人类受到重创。此时,日本再次把魔爪伸向已经惨遭重创的中国,借口对德宣战,接连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并控制整个胶东半岛。

还有更坏的消息,袁世凯假以韬光养晦之名,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位独夫民贼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反日浪潮。

“同学们,向袁贼讨还公道!”恽代英与同学们结伴走上街头,参加声势浩大的讨袁游行。他发布讨袁檄文。声情并茂的演讲,顿时吸引了很多的听众,整个街道上人头攒动,势如排山倒海。在互动中,老百姓问及我们也有军队,有洋枪洋炮,我们国家的军队数量众多,为什么打不过倭寇,政府为什么对洋人唯唯诺诺使国家蒙受奇耻大辱?

恽代英走上台阶,慷慨陈词:

“我们的河山屡遭涂炭,我们的国家丢尽脸面,我们的人民饱受欺辱,我们的百姓民不聊生,我们的同胞发出最后的吼声……”

人们沉静下来。

“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世界大战,承受灾难,遭宰割的都是中华民族,都是我炎黄子孙,无情的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讲得好,讲得痛快,接着讲!”

恽代英振臂一挥,继续演讲:“天还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天,地还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地。可是,炎黄子孙中,有的人已经变坏了,为了家族私利和集团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不惜祸国殃民。这个国家已经沉疴入骨!昏庸腐败的官府,声色犬马的官员,他们醉生梦死,哪里还会关心我们的国家?哪有还能记得民痛国殇?他们唯一做到的事情就是迷失信仰、丧失斗志,因而风气日下、国将不国,导致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浩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们唯一的目的,塞满他们自己的腰包!我们再也不能指望腐败政权和那些披着各种外衣的流氓政客了!”

“团结起来,坚决斗争!”

——人群中的呐喊此起彼伏,令人激荡不已。

“对!我们要团结起来,自强自立,共同斗争!内除奸邪,外御强贼!这是所有炎黄同胞的使命……”恽代英热血沸汤,被欢呼的人群举起在空中。

不久,恽代英得到消息,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不久,他收到了陈独秀热情的约稿函。

这一夜,恽代英通宵未眠,黎明时成文,并找来学友洗震,把自己脱稿后的文章分段读给他听,洗震评价为“简直如闻鼓角之声”。

恽代英说:“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以战斗的精神横扫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阴霾。对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枷锁,坚决进行斗争,彻底砸碎它,以迎来一场前无古人的新文化运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洗震被恽代英的激情感染了,兴奋地说:“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青年学子啊,他们自觉接受新思潮的洗礼,游行示威,参与政治活动,反抗腐败政府,他们的身上何尝不是体现了很强的战斗精神!”

恽代英拉住好友的手,一起走到窗前:“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欢欣,参加救国救民运动,文化阵地是我们最直接的平台,新文化是我们手中的利器,我们要利用这个平台把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足以引起震撼的声势……”

恽代英的文章很快发表了,霎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