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0/11
分享
《播撒天火耀人间》连载

第八章 社会的良心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批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探求救国的问题,掀起了追求真理的热潮。1917年秋,武汉地区诞生了第一个进步团体——互助社。这个社团的创始人就是恽代英。

11月1日的夜晚,一轮秋月悬挂苍穹。

互助社主要成员在教室里汇聚一堂,讨论社章。他们通过民主科学的方式,来吸纳各方建议,确定正确的社团走向。恰好这天,热衷于进步社团活动的萧楚女来校内,作为恽代英的好友主动参加了这次活动。萧楚女词锋犀利,率先发言:

“……有一种蔑视工农,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观念,存在于少数学子之中,他们罔顾国难当头,迷于升官发财;则另有一部分人对国运悲观失望,便犹似沉沦苦海一般颓废堕落。我认为,此倾向不可长之。互助社章程要加入相应条款,比如:要相互帮助,扶扬正气;要反对迷失信仰,要树立昂扬向上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方可培育未来的希望。”

随后恽代英也站起来发言,他的精彩演讲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遵照互助社员们的建议,此后互助社的全体成员,每天上灯时分齐聚教室内,展开互评互教互帮互学的“四互”活动。大家畅所欲言,诚实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

这些贯穿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元素的活动,一度引来不少同学站在外面旁听,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新鲜活泼,有事有议不尚空谈,对大家的思想改变和提高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于是纷纷提出要求,希望加入互助社。很快互助社队伍壮大起来,在武汉各中学引起反响。武昌外国语学校和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到互助社观摩学习,随后出现了“学生团”、“瑞风团”。

瑞风团的一位团员家中有事,自己无力处置,瑞风团两次为其出面也没有能够帮助彻底解决,只好到互助社向恽代英求助。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这位同学在家中已经有妻,只是未能及时生育,而这同学自己也并没有介意,出乎预料的是家中却几起波澜,其父亲为传宗接代自作主张,逼迫儿子纳妾。

恽代英问:“你自己到底作何想的?”

这同学回答:“我与家妻感情尚好,无意再娶。更何况时代变迁了,一夫多妻的陋俗常为社会良知所指责。作为新青年,安可做如此逆清流、趋浊污的事情呢?”

恽代英说:“你的想法甚好,我们一起去拜会你的尊父,为了谈话方便,你只说我们是密友。”

同学的父亲明白了恽代英等人的来意后,便开门见山,和盘端出来自己的想法,大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人之常情。并说三妻四妾非止一家,自己并没有过分。

恽代英心中清楚,面对这样的长者,靠高谈阔论,讲一些空洞的道理,是不会起作用的。他握住这位父亲的手说道:“尊伯,此虽属于贵府家事,但是确实已经影响到了令郎的求学。故此,我等作为学友,且私交甚密,才不得不冒昧来拜见老人家。”

见这位读书人彬彬有礼,谈吐不俗,老人家于是连忙吩咐上茶。

“尊伯自然是为了儿子好,才这样做的,但是……”

恽代英便从头至尾讲起黄家湖和汤逊湖一带接连发生的事情。其中有一家,就是因为娶小老婆,导致发生流血命案;另一件事情,是两个富子为抢夺一女做妾,大打出手,结果死亡三条人命,最后搞得倾家荡产。一夫多妻家庭,发生矛盾是普遍现象,其后果堪忧,令人不寒而栗。

恽代英苦口婆心奉劝这位老人:“一夫一妻制,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也是对男女之间爱情的尊重!”

这同学的父亲越听越觉得确实在理,就同意了儿子,由他去做主自己的事情,从此小两口也破涕为笑。

通过这件事情,使得恽代英产生了联合办社的想法。恽代英认为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不可战胜的。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解决那些个人所无法解决的事情,才能造就巨人的力量。

这一年春夏之交,恽代英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在武汉青年会成立了由中华大学、省立师范、外国语学校等单位和社团参加的仁社,使互助社与多个学校的进步团体建立起广泛的联系。霎时,武汉三镇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名声远播省内外。而恽代英在繁多复杂的实践活动中,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利用社团这个具有影响力的平台,逐渐渗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学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