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1/23
分享
《播撒天火耀人间》连载

第二十六章 筹建中央军校

二十六、筹建中央军校

根据党的指示,恽代英到达武汉参加筹建中央军校政治科的工作。

武汉系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称。武汉三镇位居中国腹地,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著名诗句,因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亦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然而最耻辱的是:这座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的重镇,却在1861年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方人开放,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5国租界。

北伐军光复武汉,国民革命的浪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流域。为迎接革命大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的需要,将军校政治科移至武昌。校址定在位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之间的两湖书院旧址。确定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同时面向全国招收新生。因此,武汉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舞台之一,而作为共产党领导人的恽代英身临武汉,所肩负的使命则是非凡的。

党十分重视这所学校的建校工作,派包惠僧担任中央军校政治科筹备处主任,具体负责筹备建校事宜,并派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参加招考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等担任政治教员。徐向前为军事教官。恽代英为政治主任教官、教育计划委员会主任和中共党团的负责人,成为军校的实际领导人。

恽代英走进两湖书院改办的校园内,先是绕着各个分布区域考察了一遍。发现原来的主要建筑格局并未大动,只是做了一些分散的细部修缮,所以曾经的气象依稀可见,仿佛仍然可以感觉到旧人浓浓的修学氛围。

恽代英止住脚步,心潮再次涌动起来:1890年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两湖书院,1903年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不久又称为两湖总师范学堂,曾经造就了众多“才识出群、志行不苟的”人才。而今,已经旧景不在,即将迎来新人。令他最为关切的是心怀理想而来的热血青年们,投身名校,矢志要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们或许可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但他们自己的命运也必然要被同样剧烈地改变之。黄埔军校,中央军校,会不会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抑或说是社会中人因为各自对不同信仰的恪守,迎接不同命运之考验的缩影?

恽代英以满腔热血,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1月9日,他主持召开了政治教官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十项校改措施。19日,根据有宋庆龄、吴玉章、邓演达、董必武等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决定,中央军校政治科改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任命邓演达为代理校长,顾孟余为代理党代表,日常工作由恽代英主持。24日,恽代英出席校务整理会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武汉分校的筹备工作。

学校在武昌成立了招考委员会,负责招生工作。按照既定的招生人数,派人到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上海、奉天等处设点报名并进行初试。但是,由于武汉已成为全国男女青年向往的革命中心,全国各地有志于革命的青年踊跃报名,许多省的共产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也遴选了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来汉参加考武。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最后录取了1181名。同时,广州黄埔军校政治科学员500余人到达两湖书院,军校第五期炮兵科800多学员、工兵科400多军校学员陆续从黄埔和江西来到武汉。这样,武汉军校成为有政治、炮兵、工兵等科的综合性军事院校。

1927年2月12日,武汉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2月14日,正式上课。3月27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正式命名并改组。按照军校教育委员会主任恽代英提出的“军事科加紧政治训练,政治科加紧军事训练,军事与政治并重的原则”,规定每日上课7小时,炮兵、工兵两科每日一次政治课,政治科每周14次政治课,两次学科课程,两次术科课程。担任军事教官的有杨树松、徐向前等人。先后担任政治教官的有李达、沈雁冰、李汉俊、张秋人、陈启修、章伯钧、樊仲云等人。为了反映学员的学习、生活和斗争,从开学之日起就创办了《革命生活》日刊。军校政治部管辖的“血花剧社”一度接管了汉口最大的游乐场所新市场,改其名为“血花世界”(今民众乐园),在那里演出各种反帝反封建的歌舞新剧。每逢星期天,学员们还组织街头宣传队到武汉三镇进行革命宣传,很受武汉人民的欢迎。

武汉分校成立后,闻名遐迩的一件事,是开办了女生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造就了中国第一代女军官。195名女生的入校,彻底改变了黄埔军校以往只招收男生,不招女生的规矩,而这也是黄埔军校史上唯一的一期女生,被列为黄埔军校的第6期学员。

黄埔办女生队阻力大,国民党右派反对,封建势力阻挠,中国共产党人下决心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恽代英曾对女生队负责人说:“妇女是人类的一部分,妇女同样是革命的力量,没有妇女的参加,中国人民的根本解放是不可能的,全人类的解放是不可能的。你们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使命是神圣的。”女生队学员吕儒贞说:“妇女要在革命的政府领导下,有了参政权,有了职业,经济独立,才能在政治、文化、经济上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国民革命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我无限欢欣鼓舞,盼望能参加工作,进革命学校,充实和锻炼自己。”

恽代英任政治教官,分管女生队的工作,施存统任政治部主任,叶镛、陆更夫在政治部担任重要职务。政治教官高语罕、谭平山、沈雁冰、李达、李汉俊、许德珩等,也多系共产党员,中下级军事和政治干部大半是共产党员,徐向前任政治大队队长,彭漪兰、钟复光任女生队指导员,陈毅表面上当文书,实际上是共产党党委书记。

女生正式入学,加上南湖学兵团30名女生被并入黄埔军校女生队,女生队已经扩大为225人。她们同男生一样,着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带着军帽,打着绑腿。有谁能看出她们有的已当了母亲,有的还缠过足。她们曾经和苦难深重的中国所有妇女们一样,受着各种苦不堪言的压迫,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一点权利。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惊醒了广大妇女,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她们正在认识和寻求解放的道路。

后来,这些女生中涌现了大量的风云人物。郑梅仙、陈觉吾、廖德璋、盛业煌、邓苏、李蕴瑞、邱继文、王也华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巾帼英烈;胡筠等成为难得的红军女将;赵一曼等成为著名的抗日英雄。

军校实行三操两讲制。恽代英十分重视对学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请陈独秀、周恩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来校作报告。政治课有《社会主义史》《社会发展史》《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世界妇女运动》《国际职工运动》《中国农民问题》等。另外也讲《三民主义总纲》《建国方略》等。恽代英亲自给学员上课,讲的内容有:工农运动、学生运动、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共产党的作用、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的形势,以及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有时还专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他旁征博引而又深入浅出,使人感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确有其真知灼见。学生们越听越爱听,历久不倦。

为了反映学员的学习、生活和斗争,武汉分校从2月12日起定期出版《革命生活》日刊。恽代英派共产党员袁澈、陆更夫等负责编辑。日刊为四开小报,文章短小精悍,内容富有战斗性,形式也很活泼,有论文,也有诗歌,时有恽代英的文章,深受学员的欢迎。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