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 12/01
分享
《播撒天火耀人间》 连载

第三十章 让反动派心惊胆寒的《红旗》

建立人民的政权,必须靠枪杆子和笔杆子的结合,这两杆子缺一不可。这是一个时期来,在总结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所得出来的判断。恽代英认为,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民心向背决定成败。国民党右派反动势力,不虚心倾听人民的呼声,违背人民的意愿,一时貌似强大凶恶,但注定要失败;他们推行愚民政策,将群众视为不明真相的无知者,无论是什么样的屎盆子都往老百姓的头上扣,他们自以为聪明,玩弄阴谋诡计,制造骗局,欺骗人民,一旦被揭穿,终将会遭到人民唾弃。

共产党人应该抓住要害,拿起舆论的武器与反动派斗,揭露他们的丑恶罪行,让笔杆子与战场上的枪杆子相得益彰。这样做就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1929年初,恽代英在协助周恩来培训一支具有“红队”著名之称的特科保卫之剑后,随即转入熔铸另一把利剑的工作。

这把利剑就是按照周恩来的部署,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打造成为鼓动人民,直插敌人心脏,让右派反动势力心惊胆寒的利剑。

在沈葆英的协助下,恽代英夜以继日地写出了大量文章。他揭穿帝国主义侵华的新阴谋,抨击蒋介石新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恽代英从英帝国主义兵船在南京下关的贺炮和国民党当局欢迎英帝国主义兵船的礼炮声中,剖析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反动右派势力勾结的意图。1929年1月2日,在《红旗》第7期发表了《英国船又在南京开炮了——又一个“南京条约”》,愤慨地写道:“英国的船又在南京开炮了!帝国主义者与国民党卖国贼为庆贺他们双方的成功而开炮,然而,每一炮都打在我们中国工人农民的身上。每一炮都打到我们工人农民的心上。”

2月14日,恽代英在《红旗》第13期发表了《蒋介石为谁说话》,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打倒豪绅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才能求得中国经济的独立与国际平等,这是中国工农群众唯一求生存的道路。”

其时,国民党右派之间既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却又勾心斗角睚眦必报,新军阀混战狼烟四起。4月13日,恽代英愤然在《红旗》第17、18合刊上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绩》为题发表檄文。恽代英指出,这种因“分赃不匀而相打”的狗咬狗的战争,已经使人民 “陷于困苦颠连之境。”他大声疾呼:只有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与买办地主阶级,建立我们工农兵士贫苦民众自己掌握政权的国家,“才可以永远灭绝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毒害,灭绝军阀战争!”

恽代英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歌颂了工农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告诉全世界在白色恐怖下,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受迫害、遭屠杀,付出的沉重代价。恽代英愤怒地抗议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9月16日,针对帝国主义的法权调查委员会伪善地提出中国要改良监狱一事,恽代英用笔名稚宜,在《红旗》第45期发表了《打破中国的监狱》一文,愤慨地写道:“革命群众所需要的,是根本毁坏现在的监狱,根本打倒反动的统治阶级,立刻释放一切政治犯,决不仅仅是要求监狱改良——改良一点,然而仍旧保留着这种东西,好让人家来关禁自己。”

后来,恽代英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在革命队伍内多次发表演讲,告诫一切革命力量:人民是载舟之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

有人说,苏维埃是靠“和平、土地、面包”上台的,恽代英立即回答:这非常正确,因为这三个口号集中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要求,受到了人民的一致拥护。

针对个别人贪图安逸,厌倦斗争的思想萌芽,恽代英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这是相当危险的问题,这样的意识作祟,就根本无法带领无产阶级夺取什么政权,就是有了政权也无法维持下去。高高在上,贪欲和享受中的人,他既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也不是政治家,充其量不过是个“党徒”和政客。即便得逞一时,最终也不过堕落成共产党的掘墓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此语绝非危言耸听。

国民党右派反动势力对《红旗》视为洪水猛兽,怕得要死,同时也恨透了《红旗》的战士恽代英。蒋介石大发雷霆,严令禁止这份“禁书”的传播,查到阅读《红旗》者,轻则入狱,重则人头落地。并下令特务头子,如发现“共党之利剑恽代英”之踪迹,捕之格杀勿论。

恽代英还负责编写《每日宣传要点》,主要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报纸上的重大新闻写出评论。《每日宣传要点》写得言简意赅,每份五百字到一千字,油印分发给中央各部门及各省市领导同志参阅,对领导同志很有帮助。敌人在破获我党的一些地下组织,搜到这份文件时,发现有许多问题他们还没有研究过而十分震惊。

那时,沈葆英担任党中央机关的机要员,抄写药水信件,登记来往电报,管理或递送重要文件,并负责保卫工作。邓颖超同志是机关的党支部书记。有一次,邓颖超执着沈葆英的手说:“葆英妹,恩来和代英从黄埔军校到南昌暴动,两次共事,了解很深。现在是第三次共事,合作得很好。他们辛辛苦苦地为党工作,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健康,保障他们的安全,这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邓颖超还特别关照沈葆英要关心恽代英的身体。她语重心长地说:“葆英呵!一个女同志,作为他们的亲属,把他们保护好,也就是对党的贡献。”邓颖超同志的话,使沈葆英提高了对机要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这时候,恽代英、沈葆英已经有了一个男孩。恽代英的父亲希望这孩子长大后作管仲那样的人,恽代英便给他取了个“希仲”的名。沈葆英身体很弱,奶水不足,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哪来的钱买奶粉呢?看到骨瘦如柴的孩子,父母的心是很难受的,为了解决孩子的奶粉,恽代英每天工作到深夜,还要继续开夜车译书,得来一点稿费给孩子买奶粉。

沈葆英觉得,若要做好革命工作,则难带好孩子;若要带好孩子,便难做好工作,内心感到非常矛盾。恽代英安慰她说:“目前困难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阶级敌人的存在,目前要打击敌人,就要面对着困难,不在困难面前徘徊、却步……共产党人没有党性和母性的矛盾。我们要去斗争,在斗争中锻炼自己,添加革命的力量;孩子也要安排得当,我们艰苦奋斗,也是为了换取下一代光辉的未来。”接着他建议把孩子安排在党秘密办的大同幼儿园里。

沈葆英安排好孩子后,被党派到闸北一个缫丝厂作革命工作,担任一个党支部的书记。她初次接触女工时,办法不多,工作进展不畅。恽代英鼓励她说:“首先应该同工人打成一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她们进行阶级教育,唤起他们的阶级觉悟。”沈葆英按照恽代英所说的办法,果然工作颇有起色。她把《红旗》杂志带给大家,在女工中教唱经恽代英修改过的《女工苦》的歌:“小小年轻小姑娘,手持饭菜筐,冷饭半碗留下充饥肠。进工厂,北风吹进破衣裳,十几个钟头真是长,望不到出厂。”歌声唤起了阶级姐妹的革命感情,她们从歌声中汲取了斗争的力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