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5/15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九十五章 阶梯教室——语文吴老爷子的讲座

(一八四)阶梯教室——语文吴老爷子的讲座

阶梯教室象一个小型电影院,又象一只立体的砍去一半的平躺着的锥形漏斗。一个普通的教室,象谢军所在的高三四班的教室,大约可容纳四五十名学生,而阶梯教室大约可容纳得下二百人,由此算来,高中一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就都能容纳得下。在谢军他们刚刚脱下冬衣的时候,年级安排了一次语文“大课”,整个高三年级同上一次语文课,地点当然在那还残留着些许油漆气味儿的阶梯教室,而主讲人当然是吴贵廷吴老爷子。彼时,在带完这个年级的两个住宿生班之后,吴老爷子即将光荣退休的消息已是尽人皆知,在这个时候上吴老师的课,对于谢军等听惯了他的课的住宿生的学生,尚且觉得兴趣盎然,那从未聆听过吴老师讲课的一二两个班的学生,就更是于期待中摩拳擦掌,希冀着在此次听课中有所收获。

那一次吴老师讲课的专题是“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主谓倒装,举个例子来说,“你吃饭了吗?”那主谓倒装即为“吃,你的饭了吗?”在那一次讲座中,吴老先生举了《愚公移山》中的例子,“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太不聪明了”,古人为强调“甚矣(太)”而采取了主谓倒装的句式。第二种是宾语前置,还举那个“你吃饭了吗”的例子,宾语前置即为“饭,你吃了吗”,古人为了强调“饭”,而不是水果或茶点,所以才把“饭”字提前以加重强调,于是就有了“饭,你吃了吗”的句式表现形式。宾语前置细分起来又有几种形式,但无一例外,之所以将本应出现在主谓语后面的宾语予以前置,是为了突出强调“宾语”,这样的句式我们通常可以理解为“反客为主”的意思,当然,这是那谢军后来的理解,诸位可以忽略不计,同不同意大可一笑了之。

第三种是定语后置,“定语”是干什么的呢?定语是修饰后面那个名词的,定语后置即意味着它所修饰的那个名词须前置,也就是说,这样的语言表现形式是为了突出那个修饰名词的定语,如“其两膝相比者”,“两膝”是名词,相比者是定语,怎么样的“两膝”呢?是“相比着的两膝”,而句中所强调的是“相比”。还有就是与定语后置相仿的状语后置等……

任何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都跟学生讲论过这种古汉语中的倒装句,但吴老爷子在阶梯教室的教学中,高三四个班的学生都在竖起耳朵听讲,尤其是那一二班的学生,更是生怕自己的一个走神儿而错过了什么;那三四班听惯了吴老师课的学生,仍然在专心地听老先生讲课,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了,因为他们即将毕业,还因为老先生即将退休。

古人说话为什么要倒桩?为什么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主谓宾、定状补的娓娓道来?说到底,古人是在强调某一点,主谓倒装,是为了强调那个谓语;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那个宾词;定语后置,是为了强调定语所修饰的那个名词;而状语后置,则是为了强调那个状语所修饰的动词……因此我们看到,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强调什么,而欲强调什么,什么就会被提到前面来,或是放到后面去,从而加重语气的重说,这或许是古人说话智慧的一种体现。

这些言语,任课一二班的语文老师,难道没有讲述给学生们听?但这些言语,从吴老爷子的口中讲述出来,即具有了权威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吴老师无从知道听课的二百来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因为他本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教学内容上。他仍然是坐在那里讲课,只在需要板书的时候,他才站起身来,稳步走到黑板旁边,伸出他胖胖的手臂,在黑板上顺畅流利地写下什么。即便如此,一二班的学生在兴奋地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出醍醐灌顶般的感叹,“如果早一点得到吴老师的教诲,咱们的语文成绩怕是能提高一截子!”那时,吴老师在他的学生们眼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权威,而权威的话,常常会被听众当作经典而铭记在心,因此同样的授课内容,在阶梯教室聆听过吴老师的语文课之后,学生们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谢军他们班的学生,是打从高中一年级便就有了的,因此他们的语文成绩或许不至于好到哪里去,但绝不会差到哪里;而如果一二班的学生常年接受了吴老爷子的语文教育,就也是这样,老教师的魅力,大概也正在于此。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