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春波的头像

廖春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 03/23
分享

美丽的桐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传神之作,屈指可数。

我初识桐庐风光,便源自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进,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韻。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疎条交映,有时见日。”

朱(有的误为“宋”)元思不太出名。吴均(或作筠),字叔庠,梁朝吴兴故鄣(现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好学而有俊才,文章清拔有古气,获当时闻名的文学家沈约称赏。可惜著书失传,仅存的这篇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一百四十余字,却把富春江到桐江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难怪年轻时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的严光(字子陵,又名遵,会稽余姚人)归隐于此,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即今东台(西台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后,部下咨议参军谢翱哭祭亡灵和归葬处)。北宋右司谏范仲淹贬守睦州(今杭州市桐庐县)期间,专为他在这里修筑钓台和祠堂,并写《严先生祠堂记》赞曰:“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文章虚写汉光武帝礼贤下士,气量宏大,实写严光鄙视权贵,气节清高。无独有偶,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也结庐隐居富阳庙山坞,缘于此地山水勾魂、仙踪所引、心灵所向、丹青所需,创作旷世名画《富春山居图》。

清初文学家、文论家郑日奎(字次公,号静庵,江西贵溪人)曾授礼部主事,与王士祯同为四川乡试主考官,其文质朴刚劲,技巧翻空作奇。《古文观止》(续)收录他的两篇佳作,其中之一为《游钓台记》。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即严陵濑),虽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两登桐君山,写下两篇游记,以清隽洒脱的文笔浸润富春山水情愫,为桐庐青山秀水增姿添彩。他在《钓台的春昼》里感叹:“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自己做成的歪诗,包括“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等名句。去雁荡之前夜所写的《桐君山的再到》结尾,他又抒怀:“我还在痴想,想几时去弄一笔整款来,把我的全家,我的破书和酒壶等都搬上这桐庐县的东西乡,或是桐君山,或是钓台山的附近去。”这两段文字写作间隔不过两年,无不表达他对桐庐山水的钟情和眷顾,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

当代的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陈从周是浙江杭州人,祖籍绍兴。1979年秋,他在短文《桐江行》中写道:“富春江、桐江之美,在于平波卷舒,层峦叠翠,有层次,有曲折,其明秀雅洁,可以谈得上无一点俗气。”“桐江上游到严州府的境地,水浅了,滩宽了,故称严滩。此时万象空明,秋入三更,滩声之美,幻入诗境。声是动,境是静,动静交织出极神秘的山景水色。”“我们登上东西钓台,是两座峭壁小峰,甚奇险,望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襟怀顿宽......我爱自然之美,亦爱人为的建筑之美,两者平分秋色,予人以不同的感受。”他从山水、园林、建筑、时代等方面审美,让人耳目一新,必将载入史册。

桐庐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现拥中国最美县城,堪称国际花园城市,连桐乡等地也慕名参观学习。然而,如果缺乏丰厚的文化积淀,没有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什,特别是吴均骈体文的首推,或许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不知何时才能揭开神秘的面纱。桐庐人,愿你们在打造浙西地区第一经济强县时,守护好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