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万哲的头像

吴万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 12/01
分享

创新饮食

●吴万哲

创新是个时髦词儿,饮食也不例外。一次,我去虢镇东门吃饭,看到一家面皮小店,新出一种饮食,叫“锅盔炒面皮”,我感到新奇,就跑去品尝。原来是将白白的文王锅盔,写成薄片,与擀面皮混在一起,放了臊子肉和一些葱姜蒜,热锅爆炒。5元钱一碗,吃起来,有面皮的筋道,又有臊子的香味,还有锅盔的酥脆。吃罢饭,余犹未尽,我便问女老板你咋想起做这个饭?她说,她原来只卖面皮,却死活卖不动,就浇点臊子汁给炒一下,人爱吃得很。不久又发现,这样做好吃是好吃了,可打工人肚囊大却吃不饱,有人便买块锅盔干啃。于是,她灵机一动,当当当将锅盔给切碎,与面皮放在一起,剜一疙瘩臊子热锅一炒,如此一来,顾客吃饱了,价钱也不贵。有人不吃锅盔,她便把馒头切了给炒,有的人不吃大肉,她就打颗鸡蛋……就这样,一种新的“面皮炒锅盔”诞生了,价格也由原来的三块,变成了后来的五块、六块……

一次,一个朋友请我吃饭,他说火炬路新开了一家面馆,形式很独特,咱们去品尝一下。走进饭馆,却发现餐桌上摆的电磁灶火锅。 我纳闷:这是火锅呀,怎说是面?朋友笑说:待会你就知道了。一会儿,服务员过来了,端了满满一怀的东西,有小竹盘盛的面条,还有热呼呼的臊子肉、吵好的下锅菜,各种装盛了油盐酱醋的小碟小碗,内容极其丰富。面条有擀的、扯的,宽的、窄的,粗的、细的,菠菜的等等,臊子肉、下锅菜有切片的,切丁的,切丝的,足有五六种。根据喜爱,挑拣食材,自己打火煮面条。我是第一次吃这面,便入乡随俗,朋友选什么,我就选什么。往往几根小面,扔入滚烫的开水中,三翻两滚,便可出锅,捞到碗中,加入五六种副食,一碗香喷喷的特色面便已做好。这吃法,让人有一些家的感觉。

老陕爱吃面,吃了大半辈子面,却从没吃过这样的面,便感到非常稀奇,不由说:这明明就是火锅么,咋能说是面?朋友解释说:这是一种新兴的吃饭,菜多、肉多,主食少,很受食客欢迎。老板过来问:味怎么样?我们说好,我又不觉问这面叫什么名字?她说就是面么。我说:不,该叫火锅面!朋友和老板愣了一下,突然笑道:火锅面?这名儿好!从此,人们都叫它火锅面,很是火了一阵子。

有一年北京一家影视公司邀我去写剧本,吃饭时老总说我是陕西人,请我去吃“陕菜”。我一愣,陕西小吃著名,可什么是陕菜,我却说不大准。到了一家直接标明“陕西餐馆”的饭店,却发现真的如同到了家乡,凉菜是常见的“西府合盘”“西府肘花”“凉拌苜蓿”“醋溜土豆丝”“蒜泥灰灰菜”“拍黄瓜”,热菜却全是陕西的“特色面”,“岐山臊子面”“杨陵蘸水面”“西府扯面”“西安棍棍面”“乾县驴蹄子面”“麟游血条面”,最后,还来一碗“关中酸汤水饺”,碗是“比盆大”的大花青花瓷海老碗,每碗里盛了半斤面,每个食客旁边一只小碗,看上哪种面用公筷捞哪种面,往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种面食只吃两三条,个个便直喊撑……

他乡遇故知。我便打听老板是哪儿人?一问原是陕西周至的。他说他起初也像陕西人一样,专卖面条,后来发现专卖面卖不上钱不说,还引不来食客,后来便突发奇想,将凉菜变成了陕西的家常菜,热菜全换成面食,这一来生意竟然大火。我看看他的菜单,上面竟然列了20多种陕西的面食,光那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就会勾引得食客味口大开,涎水涟涟……

创新,不光是社会层面的,饮食也需要创新,才能激发更多流量,不是吗?

2018年11月23日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