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义的头像

方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5/05
分享

盐坨桥札记

《盐坨桥札记》

此刻中午,我由北向南走在盐坨桥右侧的人行道上,于中段驻足停留,俯瞰桥下的新开河,河边那野炊烧烤的肉香似乎传入鼻孔。刚刚,我迷路误入了野炊的烧烤阵营,烤肉的人看我一眼,我看河一愣,前方宽宽的河面,悠悠的河水挡住了去宁园的路,辛苦走过的一段路白费精力了,悻悻返回,再觅路上桥。

站在桥上,左右看过去,一派葱郁景象,绿色长廊齐齐地涌向河畔。

新开河岸,一边是宁园,一边是盐坨公园,盐坨桥一肩挑,两园各占一头。而说起各自身世,似乎这里的一切又是很早以前留有伏笔的虚拟空间。

新开河是1893年光绪十九年开挖的。宁园是1906年袁世凯委派周学熙辟建的种植园。盐坨桥建于1986年。盐坨公园建于2015年。更早的“盐坨”一词在这片土地上“安家”,则可追溯到明朝初期,那时这里就设有皇盐场。见《天津县志》卷九载:“皇盐厂,在天津城北,为前明堆贮贡盐之地,有官厅数间。”那时,又那时,“盐坨堆积崇如山”,“露积莹莹明照眼”,“冰山十丈高峨峨”。这些是古诗,说什么沧桑、地理,尽在一粒粒盐中。

我也曾写过:“那粒盐,闩住海的大门,自己抱紧自己,结晶的蓝/行者不归,归来却是百味之王,抑或,王的奴朴。”

宁园内有致远塔,起建于1985年,历时5年建成。高高耸立,我从盐坨公园去宁园的路上,就靠此塔辨认方向。

与宁园一步之遥的是天津北站,最早的站名为新开河火车站。一列银白色耀眼的动车在我正前方的高架铁路上呼啸而过,一列集装箱相牵的货运火车在我右前方的卧地铁路上行驶。立体式的铁路网架由地面升起,又牵引着地面。我们有时在网架之中,有时在网架之外。

公路立交公程的配置,使这一地块显现出完整的立体交通。一层又一层经过头顶、穿过脚下,延伸远方。我数了数包括地面、涵洞、桥面及之上的高架铁路、公路总的有五层。我在寻思着哪条路我曾走过,以何种方式走过?

看过去,气势犹如长虹悬空,稳健犹如巨龙盘旋。固有的仍在这里固有,远去的尽管向前飞奔。交通网状也许是现代生活简约迅捷的形态,快与慢,自然与人力,总是讨论不完的话题,车轮滚滚,历史翻篇有时比话题的讨论要快。

公交车行在盐坨公园公路对面的一侧,“盐坨公园”四字映入车窗,车不靠站不停,即使车停,人也无法翻越路中间的隔离栅栏,车继续行驶,直到仓联庄站,我们下车绕过桥柱,绕过隔离带,从北面的大门入园。从车上看到的第一个门算起,我猜测此园顺着公路呈长条带型。

“高架桥下的绿地”,——我对盐坨公园的第一印象,第一赞叹,也是文章最早拟的题目。因为进园不久,独特的生态环境冲击视野,思维由直觉引向抽象的深度,使我即刻想到公园建设的创意真好。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建设健身休憩的绿地,成荫的绿树与水泥钢筋桥柱相生相成,高架桥的桥面与亭园景致相谐,音乐声与汽笛声互为和弦,起伏在舒畅的旋律里。一些看似的不和谐,化在一片植绿上,化在花香鸟鸣、欢声笑语中。

几个场面要记下来的:

抖空竹的,绳索翻花,哨孔鸣叫,比舞蹈优美,比杂技精彩;

甩长鞭的,连甩连动,响声噼叭噼叭,威风凛凛;

吹萨克斯的,很是投入,身体的晃动比曲目本身热烈奔放,人们边听边观赏,有入舞蹈起来,舞一圈圈旋,音乐一曲曲地接,让我走在健身路径的脚步顿感轻松;

踢毽子的,五六个人一组,围一个不大的圈,脚一提,毽子就像击鼓传花的花,在轻巧、敏捷的动作中传送,有时有序,排着队似的传,也有的交叉传递出其不意,你以为接不到的,一盘一转身就接到了,花样特别多。

这么多的自娱自乐的活动,热烈,热闹,十分尽兴。有的声音是有些大,但,密植的花草树木消音不少,另外高架桥上的火车、汽车行驶的的声音远大于人们活动的声音,感觉还是过得去的。也像身在闹市,大点声说话,甚至吆喝一两声也不违和。各得其乐,各取其需。

据资料记载,盐坨公园建于2015年,当时这里脏乱差较严重,建园改变了一切。

我继续朝南走,一条火车路弯弯地在栅栏外挡住去路,继而火车驶过。隔着栅栏望过去,那边的植被很好,我判断那还是盐坨公园的一部分。

前方的确是盐坨公园的一部分。我走出园外,绕过铁路,走一段路后又入园。铁路把公园分成两部分,我把刚去过的叫北园,现落脚的叫南园。

走在南园300多米的林荫小道上,感觉和北园热热闹闹的气氛截然不同,道路不算窄,有两米宽,铺设也挺平整,树荫遮蔽,一边是老屋隐入树丛,窗有点旧,没人住的样子;一边是铁丝网藏在树丛,透露出一点郊外火车道的荒凉。大概是时间接近中午的原因,路上偶尔才碰到一两个人,相视也无语。唯有鸟鸣解寞,谁说的“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这季节还没有会叫的蝉,其它对我来讲感同身受。同行的友人,大声喊了几句我的名字,说听听有没有回音。树林把一切声音化在鸟的啼鸣中了。友人说,酷夏时要到这里再走一趟。

作为一个“津漂”,虽说几易住地辗转好几个区,但对天津还谈不上熟悉。盐坨公园是我在网上搜索出来的,它承载的盐文化的主题吸引了我,识得“盐”味,也就能了解天津卫的大半个历史,与识得“漕运”了解天津卫有相同的重要作用。

“盐文化主题广场”在盐坨公园的南园。两条高架桥的底板为广场的“天花板”,前后三组六桥柱为广场的“支柱”,支柱上设置盐文化浮雕,配以文字,把当时制盐的过程解说的生动明了。广场外围是中式园林的花墙花窗,造景,缀景,借景,现代化下的古色古香,别有洞天。然而,比山洞明亮,且有绿树红花簇拥。读着“运卤则肩护桶担;通河港者,则用牛船运卤”的文字,任凭汽车、动车在头顶飞驰,感觉这场所有古今文化相同的脉胳,当代建设者正是把脉人。

盐坨,露天堆放盐的场地。盐坨桥一带昔日的“皇盐厂”,今日的“平民园林”。

2023.5.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