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国顺的头像

富国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 05/31
分享

清香端午

富国顺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天干地支历法排序,五月正是“午”月,古汉语中的“五”和“午”又是通假字通用,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小时候,记忆中的端午节就叫五月节,当天凌晨四点多钟,就起床随大人去采艾蒿。艾蒿呈灰绿色,叶子较多,有香气,长得不高那种,而现在已过人膝的所谓艾蒿已不是真正的艾蒿了。采回后,要插在门框边和等距离的插在房沿上,一般距离是半尺左右。家家户户都要采插,如有没插的,眼尖的孩子们会说出来,谁家没插艾蒿,这艾蒿的香味有驱蚊作用,还说能够避邪。由于平常都不会起来这么早,偶尔起来这么一天,早晨活动活动,吸吸夏日清晨的新鲜空气会觉得这一天的精神都好。

而这艾蒿,与我还有特别的故事,所以对艾蒿的印象深刻。我年轻时有挺严重的关节炎,一年四季膝盖疼,尤其怕风,三伏天都得带护膝。

有一次我爱人带我去一位中医老太太那去看病,中医老太太询问了我的病情后,就开始艾灸,她让我脸朝下爬在床上,开始在我的后背找穴位,并且用红印泥做上标记,然后把晒干的艾蒿搓成团,一个一个地放在穴位上,然后把艾蒿团点燃开始烧。

我两手死死地攥住床廊,咬牙忍着剧痛,中间我有些实在坚持不住就挣扎着坐了起来,低头一看,可把我吓坏了,只见我的前胸有几处鲜红,我以为是渗出的血迹,老中医当时也吓了一跳,待她仔细查看后才明白:不是血迹,而是刚才用红印泥点穴位时碰到前胸的。真是好一场虚惊啊!后来我的关节炎还真的好了,当然也服了许多中药,说不准是不是完全是艾灸的作用,但一到五月节提起艾蒿,我还是平添了许多记忆。

吃粽子也是五月节的重要习俗。说是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又怕米团散开,又用苇叶把米团包起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我开始不爱吃粽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还真挺爱吃,抑或是懂了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心生敬意的原因吧。但要包的松紧适度,煮得火候刚好,又是纯糯米那种,喜欢粽子叶的清香气息和糯米的质感。

小时候过五月节还要分各种禽蛋,每人不只像平时只能分到一个,而且是鸡蛋、鸭蛋、鹅蛋很多种,好几个。我那时常想,爸妈今天怎么这么大方,这么舍得啊,分了这么多的鸡蛋、鸭蛋、鹅蛋,每到此时,我们可真有点喜不自胜啊!

还有挂“五彩线”,把“五彩线”系在手脖、脚脖上,中途不能解,得等到下雨,才可以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中。这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也不太明白。划龙舟是南方的沿河地区的习俗,我们只是知道而已,没有亲历过。

现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作为民族的重要节日,端午节人们都要互致问候。近年来从网上流传起一种“非遗专家”说法:端午节的祝福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是“端午节安康”!原因是从端午节的起源到后来的纪念历史人物,都有表达怀念和寄托哀思的意味。但经考证此说并无依据,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现已经证实,所谓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子虚乌有,查无此人。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