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邦志的头像

何邦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 07/11
分享

笨鸟


胡启明以”笨鸟”为笔名发表了几篇小小说,有几个朋友都过来祝贺,但他总觉得自己在朋友们面前缺少一点底气。

胡启明六十岁那年,领导作了好几次工作,他才不情愿地办了退休手续。从这会儿开始,他才感觉到自己老了。说实话,他心里很不服气,怎么说老就老了呢?

自己在政府机关作了二十几年的文秘工作,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这份工作,有很多亲身经历过的、特别是有些让人激动的事,总像电影一样,老在脑子里缠绕,有时候还会落下泪来。

胡启明年轻时曾经是电台和报社的业余通讯员,在许多地方报和电台发表过新闻,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也曾受到上级的奖励和重用。当他正进入角色,刚刚寻到一点干事业的感觉,却转眼到了退休年龄。他感觉这人生就像天上的溜星,一晃就坠落了。

他特别反感别人说他老。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很棒,不能就此消沉下去,一定还可以作些事情。

他鼓起勇气拿起了笔,要把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让后辈人从中吸取营养和受到鼓励。这样一来,他觉得思绪一下子就像江河里的水,畅流不息,感觉充实多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想法也开始升级了。他想发表文章了。他把自己写的东西改成小说,署名“笨鸟”,向杂志社发了出去。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发出去的稿子却像一块石头沉入海底,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但他并没有气馁,接着又发了一篇。这次编辑部给了他一个回复,说感谢投稿和支持。

哪怕是一点点鼓励,也在他心里变成了强劲的动力。两年来,他坚持向好几家杂志社投了稿,却仍然没有一篇文章发表出去。反倒使他的老花眼镜由二百度变成了三百度。

老伴首先就不干了,要把他写的文章都拿去烧掉。家里也不缺吃不缺用,为何还要动那个脑筋?费力不捞好!

也有人说投稿这条道很深,而且还有许多潜规则,没有贵人援手是不行的。

胡启明却说:“我的目的也不全是为了发表,多半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没发表,只能说明我的水平不够用。但我在精神上却得到了满足,这就是收获。"

要说胡启明没有一点怨言也是不可能的,他心里沉甸甸的,慢步出门,想到街上遛一圈。

这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陡然从家里出来,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他边走边想着文章里的故事情节,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景区公园门口,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公园里绿树成荫,花池里各种颜色的花开得正艳,十分迷人。来公园玩的人很多,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老人们有唱歌的,也有跳舞的,还有演奏各种乐器的。胡启明突然觉得退休老人的生活其实也很精彩。他撒目一看,处处都是欢声笑语,陡然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位在草地上打太极拳的老人。只见他年过古稀,身材高大,一身白装,连头发眉毛都是白的,更显精神十足,就像一个行走江湖的老侠客。老人挥挥拳,伸伸腿,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自如、大方。不时传来围观人们的喝彩之声。

胡启明也被这精彩的场面所吸引。走近一看,原来这老人并非别人,正是自己过去的老上级,当年公社的党委副书记。胡启明惊喜地叫了一声詹书记。

詹书记抬头一看,也发现了胡启明,连忙收住手脚,跑过来跟他握手,并热情地说:“唉呀!这不是党办秘书胡启明同志吗?”

胡启明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握住詹书记的手说:“老领导,你的身体仍然是这么棒啊!”

詹书记笑笑说:“阎王爷一天不叫去,自己总要寻个活法不是。走走走,找个地方咱们聊聊。”

两人手拉手,出了公园,进了一家咖啡馆,寻了个位子,要了两杯咖啡,迫不及待地拉起家常来。

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各自的近况。当知道胡启明一把年纪,还在倾心写作,詹书记竖起大拇指说道:“你不简单,不服老,有追求,可曾发表过一篇?”

胡启明说:“有这个妄想,只恨水平不够,只能留作自我欣赏。”

詹书记鼓励说:“既要搞学问,就要有恒心,要办成任何一件事,不坚持哪能行?”

胡启明说:“老领导说的对……”

詹书记又说:“你要学学猫的精神,猫很喜欢吃鱼,却又下不了水,按说它应该放弁,但它选择了和人交朋友,人把鱼捉上来,它也吃上了鲜美的鱼肉。”

胡启明说:“我懂,你的意思是叫我多跟文人墨客交朋友,可是我却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呀!”

“关系很重要啊,你写的文章只是一般化,如果有贵人拉一把,也许就上去了。中国关系,根深蒂固……”

胡启明说道:“我也听说过,但我并不信,只要是好文章,总会有人读。”

詹书记说:“这只是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要想成功,走走捷径,也是坚持的一个方面。”

胡启明又说:“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生活中有了灵感,不吃不睡也要把它写出来!至于发不发表,暂不考虑。”

詹书记猛然一拍大腿,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倒把一个重要人物给忘记了。”

“谁呀?”

“你可曾记得?当年在公社大院里有个最调皮的小子?叫韦韦的那个?”

“当然记得,那不是你儿子吗?”

“对对对,就是那个淘气包詹小韦,他现在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某报编辑。”

胡启明说:“这关系倒是硬。你的意思也走走近道?……行吗?”

詹书记说:“随乡入俗吧,咱自己的儿子,试试呗。”

一个多月以后,胡启明的第一篇小说终于在一家省级杂志上发表了。

胡启明怎么也不敢相信,事情会变得这么简单。只是心里仍然很忐忑,总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