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春荣的头像

刘春荣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 09/10
分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


傍晚,我在入住的酒店附近街道上漫步。这儿不是郑州的繁华地段,因而显得宁静清幽。此时,华灯初上,树荫斑驳,微风阵阵,秋意正浓。每次回到这个城市,我的内心都有一种踏实安稳的感觉。在城市高楼大厦的某处,有我的同学,朋友,还有我尊敬的师长,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或事业有成或拼搏奋斗,每个人的成长史都可以说是一部奋斗史。此刻,他们也许在举杯小酌,或者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无论怎样,他们都在享受这宁静的秋夜,享受生活赐予的安静祥和。

我不曾打扰。也许不打扰也是一种尊重吧?在这个城市,有太多太多温暖的记忆,默默地回忆,安静地感受这份美好,谁能不说岁月静好,就是有人默默关注与深深祝福呢?

想起我的恩师周立华老师。她在这个城市生活多年,如今她虽然离开了这座城市,但她的气息还在,她给予的温暖始终不曾褪去。

当年,我们这些青春懵懂的女孩,从不同的城市或者乡村来到同一所学校,周立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那一年,她是刚走出校门不久的美丽大女生。站在我们这群青涩纯朴的少年面前,她是那么光彩夺目,气质非凡。我几乎是用崇拜的眼神认真打量她:修长的身材,苗条秀美;白净的脸庞,青春靓丽。她说话简明扼要,做事干脆利落,一下子让我成为了她的铁杆粉丝。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许多同学开始想家。那时候没有电话,通讯只能靠写信,有多愁善感的女生常常边写信边哭泣……周老师当时教我们专业课,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她当班主任又需要时时刻刻关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常常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开学后一个多月,是我们离开家第一次在外面过中秋节,老师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买菜做饭,分吃月饼。欢声笑语穿过宿舍大楼飞向蓝天……这份快乐常常想起,仿佛就在昨天。

当时,我是班长,老师对我又有了一份特别的信任与关爱,她不时让我到她的宿舍去吃饭,不在家的时候,她会把宿舍钥匙交给我,让我住在她的房间。很多时候,她会分别带几个同学去学校旁边的餐馆里吃一碗牛肉面,离家的我们因此被感动得悄悄落泪。

老师的温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得到校报到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安排我们暂且住在一个大宿舍里,当时有多少同学一起住,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入住以后的惊喜与惊吓。惊喜的是,一下子认识这么多同学;惊吓的是,有一位来自边远地区的女生身上长了虱子。当时,有同学亲眼看到,该女生从身上抓一只虱子,熟练地用两个大拇指甲一挤,然后如无其事地上床睡觉。我们都很害怕,害怕那虱子会爬到自己床上、身上,担心它们会藏进自己浓密的头发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分别找我们谈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同学要亲如姐妹,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要学会宽以待人,而不能有任何歧视……然后,老师又找到那位女生,告诉她每天早上要洗头,勤去学校澡堂洗澡,换下来的衣服要用开水烫洗,晾晒到宿舍楼顶上去……

很快,她的卫生状况彻底改观,衣服干干净净,头发净爽飘逸,更重要的是,她身上的虱子被消灭殆尽,她坐在那里,再也不在身上扣扣索索,抓抓挠挠了。

不久,我们搬离大宿舍,入住八人间或者六人间宿舍。那位女生的名字,我们也听老师的话,统统忘记了。几年以后,当她剪着干练的短发,穿着当时流行的超短裙,踩着高跟鞋,满面春风地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谁还能想到当年的她曾经是多么狼狈多么的羞怯?

若干年之后,也许,她应该感谢老师教会了她如何生活,怎么样适时打扮,让自己变得更美更自信。

于老师而言,也许,她认为这是师者的责任。

我却坚持认为,老师是真正的善良。只有心存善念,胸怀悲悯,才能这么事无巨细,谆谆教诲。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青涩的小女生如今已步入中年。几年前同学们在郑州聚会,我们请到周老师。她看起来仍是那么年轻,雍容高贵,端庄秀丽。老师永远是老师!

也许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老师的影子,虽然永远难以达到老师的高度,但我们都在努力,努力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

老师虽然去了深圳发展,但郑州是她的家,她常常还会回来。有她在,这个城市让我感觉亲切可爱,四季如春。不管我流浪在哪里,郑州总是让我感觉心安的地方。

苏轼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