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春荣的头像

刘春荣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1908/20
分享

小样儿


张小样出生在1980年代初期,那时候还没有网络热词之说,张小样就是张小样,没有人叫他“小样儿”。他结婚,生子,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服日子。突然有一天,他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网红名字,村里人开始叫他“小样儿”。

第一个叫他“小样儿”的是村东头的二楞。当时,二楞见了张小样,就那么眯起眼睛,撇着嘴,有点轻蔑地说出三个字“小样儿”。张小样很不习惯,心里有点不舒服。但他仔细想想,人家二楞叫的是“小样儿”,字的写法一样,发音也正确,只是语气有那么些不同,总不能管住人家的语气吧?如此想来,张小样释然了。“小样儿”就这么被叫起来了。

张小样有个哥哥叫张大样。大样高中毕业,在村里也算是知识分子了。他认为别人叫弟弟小样儿有不尊重人的成分。所以,无论谁叫“小样儿”,只要张大样听到,必须给怼回去。有一次二楞又眯起眼睛撇着嘴,轻蔑地说:小样儿的哥哥还是小样儿!张大样立马骂人:“你TM才小样儿呢”。二楞不服,两个人开撕,直接动起了拳脚。

大样以为小样会帮自己打二楞,弟兄二人一下子把他打服,看他以后还敢这么叫?谁知张小样上前拉住大样说“二楞是闹着玩的,你犯不上较真,快点回家吧。”

这张小样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张大样气急败坏,冲张小样嚷嚷一番,跺跺脚转身回家了。从那以后,村里大人小孩都开始“小样儿小样儿”的称呼张小样。张小样也不气恼,笑眯眯答应,根本不放在心上。张大样看到弟弟的怂样,气不打一处来,干脆眼不见为净,带着老婆孩子进城打工去了。

张小样在家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又在鱼塘附近办起了养鸡场,专心致志搞起生产来。小样父母六十多岁的年龄,身体硬朗,见小样两口子忙碌得脚不沾地,便主动承包了家务,并帮助带孙子。一家人虽然辛苦,倒也其乐融融,生活算得上幸福美满。

有一天,小样的妈妈生了病,见儿子媳妇忙得不可开交,老人不忍心添乱。老头自己开上家里的摩托三轮载着老伴,偷偷去了县城医院。中午,小样夫妻回到家没找到父母,以为老两口去串门了,也没太在意。到天黑回家,仍然没有见到父母。小样急了,问了邻居,才知道老父亲开三轮摩托带妈妈去医院了。小样心里暗叫不好,急匆匆开上车出去找父母,路上没碰见,到医院也没找到。小样无比心慌,赶紧电话邀请村里乡亲一起寻找。众人沿途找遍,最后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昏死过去的小样父母。众人七手八脚连忙抬起,送往医院……

经过抢救,小样父母苏醒过来了。但两位老人伤情严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小样忍不住大哭,打电话给大样让他回来。大样来到医院之后,把小样两口子一顿训斥,说他们虐待老人,致老人重伤,他撂下狠话,小样夫妻应该担负全部责任,父母生老病死,他不管不问,他要挣钱养家糊口,顾不上在家照顾病人。说完,大样就离开了医院回城了。

小样想不到大样如此绝情,他顾不上伤心生气,赶快多方筹集资金全力医治老人。他转包了鱼塘,变卖了养鸡场,把所有钱都花在了医院里。两个月以后,父母病情总算稳定下来了,但两位老人都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医生建议他们回家休养。小样夫妻接回父母,对父母百般照顾,很是细心体贴,村里人提起来,无不向他夫妻伸出大拇指。

一年以后,小样父亲没能熬过来,还是去世了。小样通知了大样,大样一个人回到村里,看到小样家一贫如洗,日子过得艰难,又看到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大样找来村支书,说要和小样分家。家里穷成了这样,村支书问大样这家还有啥可分?

大样说:“小样伺候了父母,家里老屋归小样,父母的所有财产都归小样,他啥也不要,只是母亲养老也是小样管到底。本来父母摔伤是因为小样不孝,责任全在小样,我就不追究对错了,于情于理,小样都应该为母亲养老送终。”

父亲尸骨未寒,大样就把母亲推了个干净。老母亲在床上听到大样的话,一直不停流眼泪。

小样说:“一切听大哥的,老母亲我来养老送终。”

村支书气得说不上话来。小样两口子花光了积蓄,一个小康之家就这样变得穷得叮当响,大样不管不问,现在又不管老母亲,真是丧尽天良。

但小样对哥哥的提议没有异议,村支书也不好多说什么。既然小样发话了,村支书索性找来纸笔,让大样立下字据,放弃父母所有财产。大样毫不犹豫签了字,心说:家里这间老屋值个皮钱,要了也是累。

见大样签了字,村支书把字据交给小样,让他收好。然后告诉大样,他可以滚了。乡亲们开始骂大样狼心狗肺……大样在众人的骂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一年以后,小样母亲在小样夫妻的悉心照料下,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老太太是个闲不住的人,又主动承担了家务,让儿子媳妇出去干活挣钱,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一天,村支书笑眯眯地找上门,告诉小样母亲,村里成了旅游开发区,她家的土地被征收了。按照国家政策,能得几十万赔偿款。

征地款拿到之后,老太太把钱全部交给儿子媳妇,小样靠这笔钱在开发区搞起了经营,日子重新过得红红火火。

大样听说老家成了旅游开发区,就带着老婆孩子又回到了村里。大样找到母亲,想要到一部分补偿款。小样拿出了大样签的字据,大样无话可说,只得离开小样家。但这梁子是和小样结下了。从此,大样在村里逢人就说父母偏心,把财产都给了小样,说小样独吞父母财产,最是不地道。

见了小样,大样也和二楞一样眯起眼睛,撇着嘴,轻蔑地说:“小样儿。”和二楞不同的是,大样在前面加一个“呸”字。

无论在哪儿看到小样,大样总是:“呸!小样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