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朝》的头像

《今朝》

内刊会员

其他
2023 06/13
分享

桂山岛上说文公

文/李伟明

珠海号称“百岛之市”,在146个岛屿当中,桂山岛便是其中一个。

桂山岛原名垃圾尾岛,从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来看,估计以前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不是个什么顶好的地方,起码谈不上多少文化内涵。它今天这个还算雅致的名字,来源1950年万山海战的解放军桂山舰。当年,“桂山”号八十余名官兵登陆后经过激烈战斗牺牲于此,为后续部队解放万山群岛开辟了道路。为了纪念他们,1954年,当地政府将垃圾尾岛改名为“桂山岛”。

发展海岛旅游是珠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桂山岛地处珠江口与港、珠、澳之间的“金三角”位置,在碧波荡漾的伶仃洋上,奇石嶙峋,风光旖旎,以它的自然条件,这里当然是珠海重点开发的旅游海岛。据介绍,这个岛,如今也是万山群岛开发最完善、居住人口最多的岛屿。

在珠海学习期间,组织者安排了半天时间参观桂山岛。从香洲港出发,乘船约50分钟,便到了桂山岛。上岸,出了客运站,左边不远处是一片比较集中的房屋,有些还是依着葱茏的小山而建,滨海风情扑面而来。其中一幢顶上红旗飘扬的五层建筑,就是桂山镇政府办公楼。这是一个小镇,全镇常住人口也就二千左右。岛屿面积也不大,六七平方公里而已。如果没有来来往往的游客,这地方便如世外桃源,远离喧嚣,岁月静好。

游览从桂山舰纪念公园开始。待导游讲完当年那场海战的经过,大家沿着海岸且走且听且看。登过了海滨山崖的重重石阶,欣赏了沿途的一幅幅摩崖石刻,眺望了海面上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零距离接触了亲密拍打岛屿外围乱石的海涛,最后,大家逗留时间最久的,是占地宽广、视野开阔的文天祥广场。

文天祥在这个海岛一隅做了一回主角,这多少让人感到几分意外。桂山岛的行程以这个广场来压轴,更是让人充满期待。

拾阶而上,在广场前方居中的位置,呈书卷状刻着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撰写的《文天祥广场序》,落款时间是2005年1月。广场尽头的高处,垒着几块巨石,文天祥雕像巍然立于石上,面朝大海,一脸忧愤。像座下面,是四个红色的大字:法天不息。这四个字,正是文天祥当年“高考作文”的主题思想。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时年二十岁的文天祥在都城临安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篇洋洋万言的雄文,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皇帝宋理宗。在主考官初定的录取名次当中,文天祥虽然列在前十名,但排名第七,离榜首还大有差距。是宋理宗亲自调整名次,将他定为第一名,他才最终成为这一榜的状元。事实证明,宋理宗虽然昏庸不堪,这一次却还真没看走眼,文天祥最终成了宋末最具光彩的一个人物,也是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个伟大人物。

年轻的导游循着广场中央的地图和两侧的文化走廊,孜孜不倦地讲述着文天祥的生平。导游非常敬业,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他讲起来依然不厌其烦,甚至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文天祥的光辉人生离不开赣州,导游的讲述内容自然也离不开赣州。可以看得出,小伙子对文天祥的生平了解得很全面,所讲的内容,除了个别细节有误,总体上是可以给高分的。珠海这个地方居然把文天祥推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来纪念,真是大大超出我的想像。

文天祥和桂山岛有直接的关系吗?当然是没有的,他不大可能有机会上过这个岛。这一点,健谈的导游也承认了。也就是说,文天祥只是被元军从潮阳押送去厓山观战时,在伶仃洋上坐船漂过珠海的地域范围,这艘船,也许比较接近同处伶仃洋的桂山岛,也许离它还远得很,但因为共同的伶仃洋(也就是文天祥不朽诗篇里的“零丁洋”),因为英雄的巨大影响力,当地人便不拘小节,毅然在土地有限的岛上不惜空间,建设了这么一个纪念文天祥的广场,而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纪念,在灵魂上,他们也扎扎实实把文天祥的事迹当作一个重要内容,认认真真地向各方来宾介绍。否则,一个年轻的导游,他有什么必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去研究一位与本土几乎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历史人物?

导游的讲解,对我来说倒是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新意,因为近几年,为了立足赣州地域创作以“后文天祥时代”为背景的长篇历史武侠小说,我对文天祥的生平也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是珠海的做法,却着实对我触动不小。因为,要说纪念文天祥,我觉得,赣州远远比珠海有理由,而且赣州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得比他们更有分量、更有吸引力——甚至,比绝大多数地方都更有理由,更有必要,更有可能。

原因无它,就是文天祥与赣州有着深厚的缘分,尤其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可以说正是在赣州呈现的。

自从2020年我的第一部历史武侠小说《祥瑞宝莲》出版后,我在赣州参加过数次公益读书活动,即兴宣讲文天祥与赣州的故事。概括起来,文天祥与赣州主要有两段缘分。

文天祥与赣州的第一段缘分是在这里做过行政“一把手”。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农历三月初二这天,文天祥正式来到赣州就任知州。在赣州时间虽然仅一年多,但他以仁义忠孝治郡,作风亲民,官声很好,深受百姓拥戴。为了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慈精神,当年农历六月,文天祥给祖母过生日时,把城里七旬以上的1390位老人全部请来聚餐。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名地方官,其对群众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文天祥施政不喜折腾,公务轻简,闲暇少不了游览赣州城内外名胜古迹,并留下诸多诗篇,如《马祖岩》《尘外》《吸江》《禅关》等。其中《题郁孤台》一诗中的“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凭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与辛弃疾那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历史文人吟咏郁孤台的又一名篇。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岁末,南宋的形势已经非常糟糕,元军大举南下,朝廷岌岌可危,皇室要求各地起兵勤王。当时的各地官员,普遍六神无主,真正行动起来的很少。文天祥是最早最积极响应勤王诏令的一个人,他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出来,到处走访赣州士民,动员大家参军保家卫国。通过不懈努力,文天祥募集了以赣南客家子弟兵为主的三万江西义军,于咸淳十一年(公元1275年)农历四月离开赣州,奔赴江浙前线作战,期间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赣州人的忠义精神由来已久,在这里便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证。

文天祥与赣州的第二段缘分是在这里做了抗元的“前敌总指挥”。南宋都城临安沦陷之后,小朝廷在东南沿海不断转移,文天祥在流亡政府负责前线抗元事务。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五月,文天祥从梅州(他当时主要在福建、广东转来转去)进军江西,从会昌一路挺进到于都,在于都取得了一个大捷。于都罗田岩还有文天祥当时留下的题刻。打下于都后,文天祥又率部推进到兴国,此后,他的同督府(抗元前敌总指挥部)便设在兴国。当时那几个月,文天祥军所向披靡,形势大好,整个赣南一带,除了赣州城没有打下来,其他县基本被收复了。此外,还有抚州、吉安等,以及其他省份很多地方也被收复,“号令通于江淮”。这应该是文天祥一辈子事业最巅峰的时期了。

可惜的是,同样好景不长,很快,元廷派了猛将李恒过来与文天祥交锋。文天祥对元军的估计非常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备,当年中秋节那天被李恒突袭,从兴国一直败退到永丰的空坑,人员损失惨重,自己好不容易突围,一路从汀州、会昌、安远退回广东,直到一年多以后,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元军俘虏。在赣南浴血奋战的这几个月,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可以讲述?有多少荡气回肠的精神可以挖掘?这一段时光对文天祥的生命历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显然,后人尤其是我们赣州人还大有文章可做。

文天祥从小便展现了不一般的才华与志向,是个不折不扣的“硬骨头”。他一辈子“身世浮沉雨打萍”,颠沛流离,吃尽苦头,可是“虽九死而不悔”,从来没有动摇与退却。文天祥的忠义精神绝非偶然,他那刚硬的性格,崇高的节操,决定了他后来慷慨就义成为必然。在人格上,文天祥非常值得后人敬仰。他的精神,非常有现实意义,特别是从公职人员教育这个角度来说,尤其有时代价值。我们现在对干部的要求是:忠诚、干净、担当。文天祥在古代的官员里面,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他忠诚,元朝许以高官厚禄,但他舍生取义,绝不背叛;他干净,为了保家卫国,不但没有以权谋私,还带头把家里的田产、值钱的东西变卖了充当军费;他担当,在大厦将倾时,不躲不避,挺身而出,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出现,没人当宰相他来当,没人愿意去前线,他去前线。所以,文天祥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功业成败,他的成败已经不重要了。虽然若以成败论英雄,他是失败了,他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他这种精神,几千年来能够与他比肩的都不会太多。从这个视角来认识文天祥的价值,我们就知道,说他伟大,并非虚言。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赣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忽略文天祥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与赣州结缘的历史文化名人当中,文天祥是最值得我们挖掘的之一。无论是赣州城,还是兴国、于都、赣县、会昌等,都可以在这方面大有可为,用他的精神激励后人,将他的事迹、传说、诗文转化为文旅资源。国内以文天祥为主题建设广场的或以各种形式纪念文天祥的地方何止珠海,而作为文公留下事功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赣州又岂能轻易浪费这些素材?

如果没有这个压轴内容,桂山岛上短暂的时光,也许很快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乃至留不下多少痕迹。但因为在这里邂逅了热血丹心的文公,让我们深刻地温习了一段历史,深切地缅怀了一回先贤,这个小岛也许将伴随着那个不朽的英名,让我们铭记于心,永久难忘。


刊于2023年《今朝》第一期

(责任编辑:范建民)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