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珍锋的头像

龙珍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 08/08
分享

明代边城志·文笔流云

龙珍锋/文

雨过后的文笔山,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仙境,真的让人陶醉其中。

文笔流云,是隆里龙标著名八景之一,位列第二。观之,文笔山宛若一支笔锋,耸立于隆里古城东面的华寨村后。相传,这座山是魁星与文曲星遨游于天庭时,经过隆里时将手中的神笔投向东方,即刻变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文笔贵峰山。从此以后,文笔山峰前时常有流云飘荡,恍若幻境,如云涌动,似画中仙境,实为一大壮丽景观。

隆里古城的文风兴盛,与此山有关。挺秀的高峰犹如一支指向苍天的巨大笔锋,气势磅礴,独树一帜。并不需要人为挥舞,竟依自然的意愿出现在烟云缭绕的天空中。清《龙标志略》中这样描述,隆里古城“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氏,七十二眼(眼指古井)。”这种规模之大,人口之盛,可见一斑。尽管隆里古城这座军事要塞的威严已荡然无存,但作为一座兼具古代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的典型城堡,它完整地保存至今,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非常罕见的。

据地方志和有关族谱记载,仅在明清时期就涌现出了16名文举人、2名武举人、8名明经、52名贡生,还有100多名监生、庠生、生员。这座古城承载着丰厚的地方人文积淀。而文笔山以及龙标书院则成为隆里人文荟萃、文化繁盛的象征。

文笔山,隆里人对文笔山怀有敬畏之心,在隆里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在迷途中的灯塔,也是在痛苦中的慰藉。

我寻着古人的踪迹,来到了文笔山的脚下,远远望去,如一根巨大的笔形矗立在天地间。山上游云飘忽,时隐时现,像是一幅永恒的画卷。这是我心中的净土,一片可以找到自己的片刻安宁的天地。

我踏上攀登文笔山的征程。虽然道路陡峭而曲折,但我内心的激动和对美景的向往驱使着我一步步向前。沿途,我看到了各种植物的繁茂,听到了鸟儿的啁啾。这是大自然给予我的礼物,它们将我带入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世界。

终于,我登上了文笔山的顶峰。在这里,我俯瞰着整个隆里古城,感受着它沉淀了数百年文化的魅力。山下的街道熙熙攘攘,人们匆忙穿梭,仿佛每一个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沉浸在这熙攘的景象中,心中涌起一股无以名状的激动。

在文笔山上,我感受到了那道道才子佳人的气息。他们或端坐山巅,挥笔写下一篇篇千古传世之作;或在书院里举行雅集,吟诗作赋,争相展现才华横溢的一面。他们的文字凝聚着隆里人的智慧和文化,将这座古城推向了辉煌的高峰。

山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我闭上眼睛,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山巅之上,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存在,他们的智慧和才情在这片土地上四溢流动。而我,也愿意将自己的笔端化为流云,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驰骋。

正是因为这种虔诚信仰,我慕名而来,虽然山高路远,但当我登上山顶俯瞰时,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眼前展现出的美景,让我心旷神怡。

回想起历史,隆里古城的文风昌盛,源自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座古城依文笔山而兴盛,而这种兴盛不仅仅是天时地利的因素,更是因为对人才的培养与推崇。隆里古城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是一座笔挺如剑的山峰和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龙标书院相映成趣。

站在文笔山的山顶,展望着远处的古城,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流淌。隆里古城的繁荣兴盛,并非只源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更在于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每一位居民都被教育所关注,都被鼓励去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人才中的瑰宝。

回到古城,街道上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步步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走在街上,我发现历史融入了每一寸土地。古老的建筑、青石板路、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铺,都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我停下脚步,观察着这座古城中蕴藏的文化瑰宝。我沿着东大街直进,巷口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走进庙里,看到许多虔诚的居民跪拜在神龛前,他们默默祈祷,这是他们心愿的寄托,也是对文化的敬仰。

我继续踏着古街,来到了龙标书院的面前,慢慢步入龙局书局,书局的门前上刻着雕龙图案,龙身扭动有力,展现着威严和骄傲。我进入书局,看到一片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书局内设有耕读学堂,周末都会有成群的小朋友来这里读书、看书、练书法……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或游客传承隆里古城的非遗。我轻抚着堂中的案桌,目光巡游在两边堆满书籍的廊枋上,曾在此苦读的学子容颜那栩栩如生的面容再现廊枋之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知之志,他们的文字穿越时空,将这座古城的故事传承给后人。

文笔山与龙标书院的映衬下,隆里古城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这座古城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承托着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散发着乡土的温暖气息。

隆里古城,你是我心灵中永远的故乡。

在纷繁的世界中,你让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你的乡土气息使我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每次到隆里古城,我都能感受到那份魂牵梦绕的情感。

回望隆里古城,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灵感的源泉。这座古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熠熠生辉,为隆里增添了永恒的魅力。

我以一颗感怀的心,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继续向前。隆里古城与文笔山,将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乡土的力量和魅力,激发了我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挺秀高峰类笔峰,

冲天气象岂他同。

毫端不待人挥动,

常在烟云缥缈中。

古人留下的这首诗,是对文笔山崇高灵动的形容,也是对隆里文化的颂扬。乡土并非只是一片土地,而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人心的情感和记忆。在这片土地上,文化得以传承,历史得以延续,人们的信仰与梦想得以滋养归结于乡土的根,深深扎根于土地和人心之中。它是我们的根基和基因,是我们情感归属的起点。

正是乡土,让我们不会迷失,不会迷途,无论风雨多么艰难,乡土始终是我们的归宿。隆里古城的历史见证着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和奋斗。每一个石砖、每一道城墙,都沉淀着辛勤的劳作和智慧的结晶。

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建造了这座古城,用生命和信仰铸造了这片乡土。每一块石头、每一个院落,都承载着无数故事和记忆。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