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尚碧的头像

林尚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 08/25
分享

幽幽青城

巴蜀四绝,夔门雄,剑门险,峨嵋秀,青城幽,已经写进书本装入记忆。在这赤日炎炎,桑拿蒸人的八月,我便走进青城,寻山幽。

山下是青城山小镇,夜晚,显得含蓄而蕴藉,让白天忙碌的身影,染上了浓郁的凉意。人们三三两两,姗姗来去,款款雅叙,整洁清静的通衢,平添了愉闲舒适之趣。临山而筑的幢幢华宇,仿佛娴丽的大家闺秀,静静地陪伴着终年不语的西蜀名岳。只有丛丛笼笼的青枝绿叶,在夜风中扭动腰肢,相互致礼,一派温婉可人。

早晨,伫立在青城山门时,明显感觉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宛若勤劳的天使,帮着每一个生灵透析着呼吸,立刻,你就神清气爽起来。嗬,“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此话不虚呢,芳庭之内,已经有人收拾停当,匆匆进山了。排队购票时,我又细细打量这个二十多年前三次驻足的地方。山门建在两处危峰当间儿,呈一夫当关之势。木质的门、柱、墙、窗,经历岁月风尘,愈显黯淡老旧。冥冥之中,发出一种沧桑的古光,令你肃然起敬。门楼上的小青瓦,早已如墨,多少晨昏的经历和如织游人的闪光灯,被它悄悄收藏。瓦面,屋脊,檐钩,翘角,或蓝或赭,或灰或白的陶塑泥构,栩栩如生地演绎着曩时或传说中的经典故事,单看那眉目传情,身法灵动的态势,就足以让沉湎美术的各地游人心生仰慕,挪不开步。看来,没有现代气息如九寨大门的气宇轩敞,却有诗礼传家的温柔敦厚,青城山门也是一道展读不尽的文史渊函,厚重艺册呀。端详过虬劲有力的“青城山”榜书,仰读过刚健潇洒的“我爱阴符三百字,准留清气一山幽”门联,拍照过“青城天下幽”的背壁留影,于是屏退俗念,拾阶而上了。

青城之谓,与树有关。不到百米,两棵比肩而立的参天大树,卓立于前,引得行人昂首望天。哇,伟岸呀,壮硕呀!这粗细有别的两株,地底下盘根错节,云天上枝叶相覆,唯在笔直的主干之间,留下空明通透的宽隙,让骚人墨客生发奇想。于是,现代意趣的名词出现了——情侣树。只可惜,世上没有哪对情侣真的有它们那么久长的深情,几百年相挽相携,每日里扶掖对视,终身敬待而无詈语。尘世的锅碗瓢盆,三心二意,早让信誓旦旦的诅咒,变得吵吵闹闹,磕磕碰碰,从这个层面说,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

除了情侣树,就是椿仙行道了。这里有个雅致的典故,说民国时期青城山主持彭椿仙道名远播,尘俗多上山来拜访他。他定下一个规矩:无论何人前来,必要在途路旁种一棵树,长此以往,形成了这丈人山幽茂的绮象,于是称此道路为“椿仙行道”。确实,从这里拾级仰望,路旁和坡地,是连绵笔立的松柏,虽参差错落,却壮健清峻。人在其中,恍若置身原始森林的丛莽,间或夹杂疏落开阔的视野,便捷净洁的小道,不至让人迷途生畏,逡巡不前。这要归功于彭真人宽宏容人的雅量和人手一植的迪化,使得千年仙山,青枝勃郁,绿嶂满目。谁上得山来,都能领受这份德化惠岚,林下薰风。

渐近深山,倍感寒气,薄衫在身,爽然若失。空蒙的峡谷,流淌着清泠泠的水雾,尤其附崖而走,峭壁上湿漉漉的水表,仿佛整件凉浸浸的琉璃刚刚出浴。扶石而去之际,头上淌着碧玉珠,手里沾着翡翠滴,足下踩着青葱流,那个浴面洗心之慨,简直是圣山面谕,醍醐灌顶,一派透彻心扉的寒冰熨腹。

循着流泉的走势,从遇仙岩上行转个弯,我们便听到了集仙桥下欢快的山溪和飘荡的瀑布了。青城人心很细,在每一段低势的路线上,掏出一条宽约三寸的沟槽,让湍飞的急流,有了下走的渠道。不至于积水成沼,恼人心绪。而汇聚的清涧,终成喧哗的山溪,一路迅跑,一路欢歌,流向山下,流到山外。在这忘情山水的自然里,大人小孩都簇拥着童趣,纷纷来到溪水边,或浴面,或净手,或濯足,更有甚者,奔至涧崖尽处,饱饮清泉,洗心滤神,爽快之极。我是不顾个人形象的,光着脚,就和一群少年爬坡下坎,挨近那二三十米高的银练飞瀑,感受嗖嗖疾风和茫茫雾珠,任碎玉砸在尖砾之上,发出款坎镗塔之声,敲破深山丛林的宁静。所以桥上有联云:“三台影影冲烟出,九室层层入雾深。”人,一旦在赤日炎炎,汗溽烦恼的时节,步入寒彻心旌,松弛神经的溪涧,便什么心焦泼烦都没有了,除了尽享天籁的清新脱俗,就是忘情世外的人生回流。咔嚓咔嚓,好多平日难得的纵情之姿,就装进了菲林。

除却瀑泉溪涧,声音比较夸张的,是树上的鸣蝉。万壑松风之中,除了湿意迷蒙的水雾在流淌,就是节奏起伏的蝉声在放荡。这金蝉之鸣,不象丘陵中饿蝉的嘶叫,也不是园中小蝉的长吟,而是和着慢歌的节拍,穿透你的耳鼓,呼应异处的乐音,惊醒着积年觉醒的仙山。南朝梁代的大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写道:“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是啊,当你从喧嚣的麻将声,吼歌声,猜拳声,喝彩声,抑或扰攘的吆喝声,讨价声,呵斥声,搅拌声中走出来,觅得这样一个化外桃源,林中仙境之所在,定能远避尘俗,忘却经纶,接受天地,崇山,古史,教仪的迪化和洗髓,从而远别炎夏的酷热,人生的烦劳,多么洒脱多么自由哦。

其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都令人心驰神往。比如天然图画坊,过了纤巧的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努力一登,就到了。这雄伟的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呈十角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形,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险峻亭阁。站在它上边,不仅是心旷神怡,而且目力所及,可谓如诗如画。登临纵目,放眼望去,远处的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只见堆绿叠翠,满岗满嶂,葱葱笼笼,水墨一般。近边,白鹭翩翩,悠游自在,或戏水,或驻梢,招来云雀翻飞,好鸟和鸣。卢光表在《游青城》中描绘的“孤峰峻极插苍穹,出处惟余一径通。树色万重山四面,游人都在画图中。”说的就是这样的画面。而古常道观,也就是天师洞,建于隋大业年间,其地位之尊,乃青城山之祖殿。故而张天师造像,唐明皇诏碑,清圣祖匾额,繁多的,精妙的,颇具历史和文献价值的诗文镌刻,手书楹联,经卷丹书,静置其中,任尔品鉴。观内到处可见古树名木,奇花异草,文物造像,古迹建筑,你有闲心,流连忘返是可能的。香炉上缭绕的梵烟,中庭里晃动的人影,可谓氤氲馥郁,影影绰绰。不少好奇的游客,还要跑到龟驮的石碑题刻旁,留下回味的倩影。作为青城山最早的宫观之一,始建于晋的上清宫名气斐然。其高旷的地势,足以仰眺苍穹,俯瞰绿嶂,白逊的“上清宫殿与云齐”,孙知微的“台殿压平青嶂顶”就是这般写照。而变幻的气候,卓现绮丽胜景,丰饶物象。放翁说“云作玉峰时北起,山如翠浪尽东倾”,端的是诗人的偶得,也是陆子的悟化哟。其实,终年四季的神灯烛夜,温润如沃的雪笼峰峦,都是青史流芳,声名远播的所在。

胜境如画,时光匆匆,众多名迹,尚未涉足。但是,已经二十三年未登的世界名山,这回我是细细地品味了不少,比及当年的浮光掠影,更有深切的感触。这种天然之幽,世象之幽,心神之幽,渺远之幽,确实妙乎哉!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