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新立的头像

王新立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7/17
分享

清明雨

清明节又到了。透过如烟似雾的雨幕,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嘀嗒声,我心灵的天空里一片迷蒙。算起来将近二十年了,每到清明节,我对父亲的怀念情绪便如春草般疯长起来,那勃勃的生机,似乎要挤满我心灵的全部空间。泪眼朦胧中,我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又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一遍遍在眼前回放。

父亲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按照属相推算,今年恰是他的本命年,如果在世的话,应该72岁了。可是,他已在19年前的深冬遽然离世了。按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生死死,在所难免。然而,对于父亲的离去,我却痛彻心扉。

父亲是独子,到了我这一代,弟兄五个,这注定了父亲的一生充满艰难。为了抚育我们成长,让我们享受到不打折扣的父爱,父亲像一只陀螺不停的旋转着。大集体年代,他在大队任支部书记,每天凌晨出门或深夜归来,他都要到我们弟兄几个的床前站一站,看被子蹬开没有,摸摸额头感冒没有。有时外出开会回来,还能从随身携带的黄布包里掏出几个带着体温的白面馒头或黄澄澄的油条给我们吃。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会笑咪咪的劝我们不要急嘴。有时,我会掰上一块馒头,要他咬一点尝尝味道,父亲总是不耐烦的说,小孩家,你只管吃你的,我是大人吃不惯。其实,我分明看见他滚动的喉结,听见他吞咽唾液的咕嘟声。

饥馑的岁月,没有让父亲忘记培养孩子心灵成长的义务与责任。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在读小学时,不知什么原因对方方正正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发现了我的爱好,每次赶集上街时,都会拐到新华书店掏上三两毛钱为我买几本连环画。当我捧着崭新的连环画,我会高兴地一蹦三跳,立马喊上几位小伙伴围在一起,一页页的翻看着,磕磕绊绊的读着画面下的一行行文字,品味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也就是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我识字的范围渐渐扩大,并在不自觉中沉醉于汉字诱人的魅力。

进入中学后,父亲一直惦记着我的学习与爱好。有一次,他去县城帮助生产队办事。事情办完后,他忍着饥饿,折身进入县城最大的新华书店,用身上仅有的几元钱,为我选购了《金光大道》、《红岩》、《沸腾的群山》等文学书籍。当他背着书走出书店,已是夕阳西下,倦鸟归巢之时。此时的父亲,浑身上下空空如也。没钱搭车回家,他就放开脚丫,徒步70多里,直到深夜才赶到家中。当他把我从睡梦中喊醒,将一摞散发着油墨馨香的书籍放到我的枕旁时,我真是又惊又喜,眼里立时蓄满泪水。而父亲则用手摩挲着我的头顶,嘿嘿一笑说:“儿子,好好看,看完了我还给你买。”父亲离开我,饭也没吃就到东屋休息去了,而我却睡不着了,那一夜,我床前的油灯,一直亮到东方将晓。

父亲的关心和期待,化作一颗理想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生根发芽:我要当一名文学家,我要写出自己的书献给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拼命的阅读,并偷偷的用稚嫩的笔,去描摹心中美好的生活。12岁那年,我的一篇童话《小猫哭了》在省级一家少儿刊物上发表,并得到了8元稿费。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夜晚,父亲坐在锅灶前,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往灶膛里填着柴火。我怯怯的走到他的身边,把下午邮递员送来的稿费通知单交给父亲。他立即腾出双手,接过通知单,借着从灶膛里映射出的火光,眯缝着双眼,细细的看着,一叠连声的对我说:“中,中,有成绩,我儿子将来以后会成为一个秀才哩!”父亲的话让我脸上红红的,同时,也再一次点燃了我心中理想的火焰。

在经历了高考落榜、参军无望、当民师被顶替的精神折磨后,我像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灰头土脸的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白天,我和父亲在责任田里拼命的劳作,夜晚,一个人伏在用泥巴垒砌的土案上,在昏黄的灯光下,用寸笔描摹心中的喜怒哀乐。当我满含着希望寄出一篇篇稿件后,最终收获的往往是一张张铅印的退稿信。面对着一脸憋屈的我,父亲说:“儿子,不要泄气。俗话说的好,中不中,只管嗡。你想想,全省那么多有本事的人,都盯着那张报纸,看着那份刊物,要想发表一篇东西,真是不容易啊。只要你不泄气,多写稿,多投稿,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在父亲的鼓舞下,我释然了心中的郁闷,又一次拿起那只愤然欲掷的笔。

后来,当我的作品相继发表在国家及省市各级报刊上,父亲

心里特别高兴。有一次,他拿着一本编辑部寄给我的样刊,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绽成一朵花,竟然说出一句深富哲理的话:“孩子啊,要记住,只要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追求远大的前程。你以后的路还长啊........”父亲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触动,并伴随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一步步走下去。

二十多年过去了,靠着手中这杆笔,我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及新闻作品2000多篇,获得各类奖项80余件(次),出版个人散文集2部,并有幸从一个泥腿子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所有这些,父亲都已看不到也听不到了,有时,我真的希望时光倒流,我愿意来到父亲身边,告诉他我所做出的努力,流出的汗水。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此刻,站在父亲墓前,脑海里一遍遍浮现出父亲清瘦的面孔。眼前的一堆荒冢,虽然让我与父亲阴阳两隔,但是,我坚信,天国中的父亲会感受到我的眷眷思念,更会听到儿子发自内心的呼唤:父亲,谢谢你给我的教诲,我永远爱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