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真龙的头像

黄真龙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2/16
分享

这就是北京

这就是北京。何谓北京?为何北京?这是中国近千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1世纪以来的北京,更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现代化城市的巅峰。她是我们的首都,更是我心中所想向往的地方。2019年初,能够在北京待上半个月的时间,于我而言,何其幸哉!

我印象中的北京停留在了1996年的夏天,天安门城楼前的照片成为我青少年时期最骄傲的事情。还未读小学,就能够到北京一趟。对于湘西那个闭塞落后的世界来说,这是何等殊荣!这就如同被开过光的法器,总是显得更为神秘而贵重。在照片中心心念念了22年,我终于又能来北京,并且一待就是半个月。同学们口中的北京,书本上勾勒的京城,在我半个月数百公里的徒步之中,逐渐融合,最终成为我认识的北京,对,这就是北京。

何谓北京?我觉得北京首先是她的胡同与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百姓,他们的一人一家、一房一瓦,构成了北京城最初的模样。其次,便是从元朝开始在此建立都城的政治光环。至今可见的北土坡与故宫,便是最好的例证,它们是闪耀人类古代建筑文明的存在。最后,便是洋溢在空气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首都气象。这种气象是对外来人口的包容,是文化的自信与从容,是经济发展的放飞,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这就是北京,那个胡同里的北京,紫禁城中的北京,现代化的北京。

从天坛到天安门广场,从颐和园到圆明园;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到鸟巢,从南锣鼓巷到什刹海。我用了半个月的光景,以双脚为轮轴,划出了100多公里的北京。先辈告诉我,只有用脚步去丈量,我们得到的认识才是真实的。于是乎,我看到了这样的北京。

日落的天坛,那个曾经神圣的献祭之地,被高楼环抱。不可一世的皇族气派,只需要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证,就可以从它的长廊,一路踩到祭天的天子所在之地,甚至包括每一处宫殿、每一块砖头。余晖下,曾经鎏金的红墙黄瓦与琉璃,没有人认为它是神圣而不可侵犯,除却艺术家们的画笔与镜头,显露出些许的烫金色泽,它没有任何别的不同。游人嬉戏,甚至小孩的打闹声都会惊动这里曾经被高高在上供奉着的“神灵”。清王朝的统治者做梦都不会料想到,三四百年后,黄发小儿都可以“染指”他们的“苍天”。这追逐声,这侃大山地席地而坐,不正是现代化的北京最和谐的姿态么?

至于圆明园和颐和园,那颓圮与荣光,近在咫尺,述说着一个千年帝国的衰亡。试想,慈禧太后从颐和园休憩后移驾圆明园,大水法的残败与谐趣园的荡然无存,那位掌舵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老妇人,该作何感想?于国于家,都是一种耻辱,哪里有脸去见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呢?

如今的我,亦步亦趋于颐和园。昆明湖已然成为孩子们的冰上游乐场,而万寿山则成为健身与摄影的重要目的地。从规模上来说,这里已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依稀可以看见当年的辉煌,无论是二百九十公顷的占地规模,还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以及乐寿堂至今可见的繁华,全部都在控诉着封建压迫者的纸醉金迷。而就在山的那一侧,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还没有熄灭。至今,十二生肖兽首还没有物归原主,太多的英法欧美的展览中有圆明园的宝物,这样的奇耻大辱,在这个时代里持续发酵。我很感激这个时代和北京的开放包容,让圆明园保留了当初的模样。海晏堂的宏大、养雀笼的深埋,既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苦难,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与未来。

2008年,看似很近,其实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那一场让世界惊叹的北京奥运会,我们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运动场所。从水立方到鸟巢,中国建设者们的智慧被世界点赞。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冬季的天鹅与水鸭,继续栖息在这一片人造之地。孩提也好、跑步者也罢,都在享受着奥森带给我们的或物质、或精神的享受。这是现代北京的独特魅力。

至于故宫和天安门的庄严肃穆,国家博物馆的宏大叙事,自是不必多言。它们共同组成了现代化的复杂而又彰显出大国气派的北京。

这就是北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