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真龙的头像

黄真龙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3/13
分享

打鼓台的爬山虎

西溪坪,原本就大,就像是打鼓台社区这样的横贯铁路、包罗城乡的不在少数。若非有机会步行于此,恐怕是不会注意到那顺风而长的爬山虎。它们爬满了道路旁的泥泞,爬上了铁路,就要从城区爬到它们所向往的山水世界里。打鼓台的爬山虎,就是这般“疯狂”。

打鼓台的爬山虎,原本很“老实”。我在此处居住了两年有余,多少次路过,都未曾得见。春季的风,如约而至,踱步于此,看到这些斜躺在道路一侧墙壁上的小家伙,暗中兴奋,无异于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看到火炕中的烤红薯,那种惊异与期待,不禁令我血脉喷涌。熟悉的爬山虎,在另一座城,相遇了。

关于爬山虎的记忆,大抵有两种来源:其一是影视剧中的大片爬山虎,占据了满屏,或拍摄婚纱照、或是年轻情侣们信马由缰;其二是自己高中时代的校园,整面墙的爬山虎,就在教室外面,那是紧张的学习生涯中最简单的存在。只要有时间,自己总是愿意去多看两眼。

我想,或许这些爬山虎如同那些深埋土中的笋子一般,往往是沉寂多年,然后等待着春风的到来,便用一年的疯涨,足以盖过天际。

这爬山虎想必也是蛰伏多年,今年也要一争高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兑泽路,连接着市城区与城东高速入口,算是张家界市城区最南端的标准化公路。这一条线,硬生生地将城与乡分开,加上火车的嘶鸣,算是彻底割裂了。异化之后的城市,那是人类自以为好的文明产物,但对于那些爬山虎而言却不一样,它们所向往的,恰好是那份自然之地。

说也奇怪,这些爬山虎似乎并不是天然而成的。在铁路的北侧,一排列开,似乎要将原本水泥的世界用绿色装饰,这也算是人对于自然的一种向往。人们把爬山虎当成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分野,殊不知爬山虎的本真就是向往自然的,于是,原本城市化的打鼓台,反倒是成为了以爬山虎为代表的自然之力的“反攻倒算”。企图用爬山虎来作为装饰,最终却让她们疯长,俨然有气吞铁路之势。但我,但大家,似乎看着并不觉得诧异,反而觉得这是自然间最好的存在。

爬山虎本来就是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植物。在不到数年的时间里,她们就不负所望地遮盖了水泥的世界,并且继续茂密、延伸,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这模样是何等模样?一言以蔽之,曰:郁郁蓊蓊,“遮天蔽日”。

这绿,绿得有些深邃,不似那青青小草,嫩绿不堪。而似那笔墨浓重的西方水粉画,用嫩绿加上墨黑,最终成为她们的色泽——墨绿成黑,且看起来刚强。这种“钢铁叶片”,建构起了爬虫蝼蚁们的“钢铁巨伞”,支撑起了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这种“遮天蔽日”对于蚂蚁来说,是安全,是先辈们生活的味道。

在这些爬山虎之下,不用担心推土机的轰鸣,不用操心冷不丁的一杯浓缩咖啡的残汁,更不用忧虑何时会被连根拔起。在这里,爬山虎是必要,她们绿得一片,和谐、清新,都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想,无论谁来到这一处,定会惊叹:这打鼓台的爬山虎,作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