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光平的头像

吴光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 12/16
分享

享受你所拥有的

有一个故事在中老年中流传很广,是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在一次健康讲座上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名教授和一个蹬三轮平板车的板爷。名教授夫妇住别墅,孩子很有出息,都是博士,都在美国,某天男教授从楼梯上滑了下来,摔成骨折,老太太只能干着急。平时老夫妻俩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节日期间能收到从大洋彼岸寄来的明信片。板爷住平房,子女没上大学,儿子在马路对面修自行车,女儿在胡同对面卖酱油,常见面。板爷平时常去公园遛鸟、唱京剧,身体不舒服时儿女都来看望,逢年过节时三代同堂,热热闹闹,共享天伦。洪昭光讲这个故事,旨在让那些自己没“成就”、儿女没“出息”的普通百姓心理平衡。也就是说,假如你自己没干成什么大事业,儿女的翅膀虽然长硬了,但却没飞出多远,你也不必为此烦恼。你可以像板爷那样,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比如种种花草、唱唱京剧什么的,闷得慌就到儿女家串串门,和小孙子杀上一盘。当然,那些自己和儿女都是饱学之士,大可不必黯然神伤。你可以陶醉在自己的所热爱的事业中,尽情享受创造之乐、探索之乐,同时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女们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还有一个富翁和乞丐的故事,经常被工薪阶层人士津津乐道。说有一个富翁看到一个乞丐在沙滩上晒太阳,就问乞丐:“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乞丐反问:“为什么要找工作?”富翁说:“你找一份工作,然后努力奋斗,成为富翁后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乞丐说:“你看我不正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吗?请你别挡住我的阳光!”工薪阶层人士听了这个故事很受用,心理忒熨贴,先富起来一族大可不必觉得以前的奋斗白费了。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任何幸运的人都不可能把风光占尽,任何不幸的人也不可能一点好事沾不上边。不论你处于何种境地,只要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都可以发现快乐,享受生活。正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假如你身居乡村,你可以在家前屋后栽上几棵果树,种上一片蔬菜,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绿色食品”,欣赏“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田园风光,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假如你身居城市,你闲暇时可以逛逛公园、书店、夜市,参加一些娱乐健身活动,尽情享受都市的繁华和便捷。假如你依山而居,你可以 “登东皋以舒啸”;假如你傍水而住,你可以 “临清流而赋诗”。

假如你是一介平民,那你就可以享受无官一身轻的惬意;假如你“为官一任”,那你就享受“造福一方”的成就感。假如你囊中羞涩,你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或者写点小文章,挣点稿费补贴家用,然后量入为出,一家人相亲相爱,和和睦睦,日子同样很幸福;假如你腰缠万贯,你可以通过科学决策,严格管理,使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在享受创造财富的成功感之时,不忘回报社会,比如捐资助学,捐资救灾,等等,这其中的快乐定然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

春天,你可以领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明媚春光;夏天,你可以陶醉于“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美妙意境中;秋天,你可以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美景;冬天,你可以面对冰天雪地,高声吟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怀。正如北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感叹:“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清朝张潮在《幽梦影》中也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 

(原载《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5月1日)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