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勇的头像

周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 09/08
分享

家乡的蒿菜粑

文/周勇

湘西蒿菜粑是一种美食,入口软糯,香飘千里,总是让人思之恋之。

趁着回家探亲,我们请二姨三姨现场演示它的制作方法。

首先要备料,准备买米粉,糯米和粘米各4-5斤。具体按1:1比例配齐,根据各人的需要备足原料。如果是喜欢吃糯一点的,就多买一点糯米。

接下来准备馅料。可以买五花肉切成丁和着咸菜辣椒炒两碗,喜欢吃甜的,就准备豆沙馅。

把米粉按照比例一起准备。

需要准备蒿菜了,去山上采集蒿菜,蒿菜洗干净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把水沥干剁碎,越细越好不然和在米粉里影响口感,剁细后再放入水中熬煮,中火煮至30分钟快好时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米粉搅拌均匀即可。至于蒿菜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多放一点蒿菜,蒿菜味道也许会更浓。

这个时候要用手揉搓,用力搓,使面粉和蒿菜粉充分拌合。这个时候母亲告诉我们,一定能要使蒿菜和面粉揉合好,时间上会比较长。母亲让全家人中劳力好的,尤其是年青人都被叫过来帮忙。将掺和好的米粉和蒿菜用力揉,劲道足才好。母亲和三姨二姨在一边助阵。三姨说:“现在是需要你们上阵的时候了,加油!”二姨也在边上补充说:“水放的不要多,这样粑粑才能成型。你们几个要比比,看看谁揉的又大又糯。”

我建议我们家的孩子来个比赛。刚刚参加今年高考的外甥女小柴揉得更匀称,我侄女小周揉得也不错,我女儿文文则有点稀了。母亲说:“加点米粉就好了!”文文加了一点米粉,终于解决了问题。我揉了一个大的,力气是用上了,可是要论均匀,母亲评价说还需要努力。我就撕了两块给小柴和小周,“就连看你们的了!”两个晚辈说好的呢!

三姨在边上开玩笑说:“你是秀才遇到兵了!”我接话说:“可不是吗?两个新秀才——大学生比我强一点点,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有人啊!”

二姨性子急,她说:“依我看不是勇勇的问题,这个比例和柔软度真不好说的。那是眼路活。做几下有经验了才好。

母亲也笑了,她说:“现在好了的可以揉团子了。先用小柴的!”

小柴按照外婆的指导在揉团子了。她说:“老妈你不要闲着,拿馅过来啊!”

妹妹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往梧桐叶刷油。这样不容易沾。

二姨补充说:“我一大早就去了山上,找了好久才摘到梧桐叶。现在连山林都难找的。我们村自从田土划掉归公。只有胡家冲那边才有点沙地,有点茶树林和梧桐树。我爬到那边,路不好走,差点把腰扭了。”

母亲说:“那要当心啊。为了我们家这几个‘下河捞’(外地人)回来有点新鲜玩意,你年纪大了,千万要当心!”

二姨说没事的,本来就是农村人,哪有那么娇媚。只是好久没有活动了,腿脚都不好使了。

大家一阵打趣,有的已经在包粑粑了。一会儿,我女儿文文包了一个大馅的,包好了又合不上,着急了,“奶奶,要炸了,要炸了!”

我母亲哈哈大笑,说:“拿出来呀!拿出来就好!”

三姨说:“真是秀才的后代。少包一点就好了呀!”

我拿着一张梧桐叶,油然想到家乡山里的童年时光。我们在梧桐树下捡桐子。勤工俭学的时光虽然累,却也令人难忘。桐子是用来榨油的,可以点灯。那时候,一盏油灯,灯光下,我们翻着书页夜读,背书,至今令人难忘!梧桐叶用来包粑粑是非常好的,它透气,又比竹叶宽,关键还免费。漫山遍野都是啊,采回来就能用上。

这时,孩子们在包粑粑了。有的说少包一点豆沙的,甜的不好;有人说馅多了怕浪费;有人说啥时候上锅;有人说干脆晚饭就吃粑粑了,不要吃晚饭了。

母亲把包好的部分放在锅里蒸。她用蒸子放粑粑,一边说:“30分钟就熟了!”

而妹妹则在说,自己要给谁谁带一部分。三姨说要给深圳的女儿们带一部分!

半小时后打开锅盖,拿出热腾腾的粑粑。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咸菜肉的香味,一下子就唤起了我的乡情,真的是糯软有味,其香酥无比难忘啊!

这个时候母亲说:“你爸爸在的时候,也很喜欢吃这个粑粑的!”大家听了都沉默起来,气氛顿时凝滞了。

二姨三姨赶紧说:“是的,大哥在的时候。不仅喜欢吃这个蒿菜粑粑,也喜欢吃糯米年粑!”

这时,母亲说快吃粑粑,等下就凉了不好吃!

屋子里顿时又热闹起来。

当我们争着发朋友圈后,一个高中同学告诉我,还可以多放一点蒿菜,这样卖相上更好一点!

我想,虽然我们做的蒿菜粑还有待改进,但我们动手的体验是有的,关键还唤醒了我们的乡情,追忆到无边的守望里。这,不仅是一次美食传承,更是一次亲情的呼唤与回归!

想起来这一回包粑粑的经历,确实令人难忘!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