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史诗话剧《蒋兆和》于6月底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集合了许多人的智慧。2014年,我和主创人员三次到泸州体验生活,参观蒋兆和纪念馆和故居;北京、上海以及四川省内的专家学者多次为剧本把脉。在2014年11月清华大学首演和泸州、成都等地巡演之后,今年初又邀请知名作曲家叶小纲作为音乐顾问,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芦月林进行舞美设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王长立扮演蒋兆和,并对剧本进行了三次座谈、四次修改。
面对蒋兆和的大量史料和众多绘画作品,怎样的戏剧结构能概括其悲壮浪漫、充满豪情的一生呢?我采用了“串糖葫芦”的形式,让剧中的蒋兆和在晚年回忆他的一生,每个片段都是一个糖葫芦,每个“葫芦”都是一幕戏,都有一个戏核,每个戏核都力求独特饱满。第一幕的戏核是出川赴沪,少年蒋兆和在码头为弱者打抱不平,当他向病中父亲、年幼妹妹依依惜别,进而向母亲的在天亡灵磕头告别时,观众无不为之落泪。第五幕的戏核是蒋兆和与萧琼的爱情。尽管蒋兆和的《流民图》在太庙被日寇禁展,生活拮据难置彩礼,萧琼仍然钟情于蒋兆和。蒋兆和不忍连累萧琼,他说:“夏天,在我狭窄的画室里,你会热得受不了的。”萧琼表示:“我受得了,我们共同作画,再热也会感到心爽神清的!”蒋兆和进一步说:“冬天,我也许买不起煤,我们会挨冻的!”萧琼深情告白:“我会把你的心焐热!”两位演员被爱情融化,观众也产生共鸣,随即报以感动的掌声。再例如第二幕的戏核是爱国。1932年初,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市民、全国军民游行声援抗战,组织者需要抗战军人的画像。蒋兆和来到抗日名将蔡廷锴指挥部为将军画像,为蔡廷锴率领敢死队夺回阵地的决心所震撼。他和将士们共同喊出了:“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活,誓死不做亡国奴!”每当演到这一幕,全场观众都是眼含热泪。
蒋兆和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一致的。年少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蒋家人的生活难解温饱。后来日寇侵华,蒋兆和一家颠沛流离,衣食堪忧。蒋兆和创作巨作《流民图》,成为民族命运的写照。《流民图》在北平展出时被日寇强行禁展,在上海展出时被日寇强行拿走,在中华民族获得解放后,残留的《流民图》才回到画家手里。
这就是话剧《蒋兆和》的主旨:民族受到欺凌时,艺术家和艺术家的作品都将被扼杀;只有民族强大了,艺术家得到应有的尊重,艺术的百花园里才会争奇斗艳、繁花似锦。
(作者为话剧《蒋兆和》编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