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戏曲具有和歌剧、芭蕾一样的经典性

//m.zimplifyit.com 2015年09月25日09: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涛

  “郭汉城先生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前30年我们说戏曲是好的,后30年我们说戏曲不会灭亡。他的总结非常精辟,这是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说法。今天,戏曲理论研究的外在语境已经出现了根本变化,我们要向迅速成长且在社会中掌握越来越显著的话语权的中产阶层证明,戏曲具有和歌剧、芭蕾一样的经典性;向亿万很少有机会接触剧场艺术的青少年证明,戏曲和流行艺术一样有无限的魅力。 ”在近日《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办的“艺海问道”文化论坛上,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如是说。本期文化论坛的主题是戏曲理论的当代建构。龚和德、王安葵、宋合意、徐涟、周华斌、麻国钧、王馗、万素、梁燕、郑雷、周汉萍等参加了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葵认为,建构当代戏曲理论,激活古典剧目,继承发扬中华美学思想和美学精神,这是最基本的方面。王安葵指出,中国戏曲自身有一系列独特的美学范畴,有一些美学范畴外国的戏剧理论不太重视,或者不作为重点,但是在中国的戏曲美学中非常重要,比如形与神、虚与实、内与外等等。中国戏曲美学强调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内外结合,中国戏曲的悲剧、喜剧理论跟西方不一样,不是把悲剧和喜剧分开,而是强调悲喜交集;雅和俗也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强调雅俗共赏。王安葵说,中国戏曲的表演,比如说四功五法、流派这些问题,都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应该提到美学的高度来认识。

  傅谨指出,梳理近代戏曲理论建构的脉络,一个不同于古代研究的重要背景在于中国在努力融入世界。从王国维开始,戏曲理论界自觉不自觉地把西方戏剧理论当做参照系、假想敌,这一大背景使得中国戏曲研究获得超越中国文化艺术本身的更开阔的视野,学者从事研究时不再就自己说自己,而是知道我们边上有另外的人,反复强调我跟他有什么不一样。傅谨说,这种研究有很大的优点,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即过于急迫地向世界证明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差别,很容易导致两极的思维模式,过分强调中西对立,这样的理论研究既妨碍了对戏曲自身特点完整深入地探讨,同时容易忽略中国戏曲和其他民族戏剧共同的规律。

  傅谨表示,戏曲理论当代建构既要总结前人的经验,同时必须根据语境变化找到更切合时代需求的新的理论坐标。今天戏曲理论研究的外在语境已发生根本变化,戏曲的艺术价值与发展前景所受到的不再是政治性的质疑,而是因观众流失带来的严重的焦虑。戏曲发展外部世界的压力,则表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冲击。因此,今天的戏曲研究迫切需要实现的理论目标,主要不是强调戏曲与其他民族舞台艺术之间的差异性,而是要证明其经典性,要在人类戏剧整体的格局中看到戏曲的本体特征。在各种戏曲普遍性和戏曲特殊性均衡中建构戏曲理论,是这个时代新的呼唤。

  具体来说,傅谨认为当前的戏曲理论建设,一是要在全面发展京剧、昆曲的前提下更深入研究地方剧种,尊重地方剧种的独特价值,并且把它们纳入戏曲理论建构中;二是要在总结一流表演艺术家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也要对更广大的基层和民间的活动有更多的关注,赋予戏曲理论更丰满的内涵。戏曲研究者不能只看到最好的,还要看到大量的、普遍的、几十万从业人员他们是怎样的状态,他们身上可以总结出哪些戏曲规律。戏曲理论研究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戏曲理论应该建立在更多元的基础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