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出品的音乐剧《阿拉木汗传说》公演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这是一部以维吾尔族音乐、舞蹈为基调,配合现代流行通俗音乐、现代舞台艺术进行呈现的大型音乐剧。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阿拉木汗传说》取材于新疆民歌《阿拉木汗》。它描写的是善良美丽、能歌善舞的姑娘阿拉木汗与英俊帅 气的青年凯撒尔的爱情故事。据一些维吾尔族老人回忆,他们都听说过阿拉木汗的传说。我在哈密工作时,同事莫合麦提·巴拉提告诉我,阿拉木汗是他的奶奶,他 的大伯和叔叔还以阿拉木汗为姓。我后来采访了他的大伯和叔叔,并根据哈密民间传说,撰写了《阿拉木汗在哪里》一文。
在音乐剧《阿拉木汗传奇》中,阿拉木汗与凯撒尔的纯洁、浪漫的恋情,与凯撒尔的叔叔的生死较量,都和她具有现代知识女性不屈服命运、追求人性真 善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音乐剧所追求和强调的显然已经不再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诠释,而是更多地在表达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整 部音乐剧充分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热情善良、开放包容、和睦相处的特征。
这部音乐剧视野开阔,包容性强,亮点多。它集中展示了新疆的山川之美、歌舞之美、爱情之美、人性之美。在艺术上,它把古代与现代、高雅与通俗、 地域性与世界性等较好融为一体,显示了极强的包容性。特别是歌曲与歌词令人耳目一新,如《生死相依》《爱是一种力量》《最美新娘》《快给我力量》《梦中思 念》《火焰燃烧吧》《拥抱》等。主人公凯撒尔这样唱到:“我听见,她轻轻念我的名字/我看见,她如同花儿美丽芬芳/她是温柔故乡,让流浪的脚步停留/我一 无所有,你可愿意牵着我的手?”
第二幕第二场无疑是这部剧的最高潮,也是全剧矛盾展开的焦点。凯撒尔和阿拉木汗海誓山盟,尽情享受着爱情,二人都以为的短暂别离不料成为了永久 的道别。凯撒尔离开阿拉木汗去拯救牧民和羊群,早已对阿拉木汗垂涎三尺的艾山伯克、他的妻子早日汗、凯撒尔的奶妈芭达木汗同时上场,三人各怀心思叙述心 事,把全剧的气氛推向了顶峰。
2014年演出时,《阿拉木汗传说》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优秀学生,以及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的演员出演。虽然他们的舞台经验少,但他 们有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等艺术表演的底子,也有对音乐剧的清晰认识,知道舞台上需要保留和呈现的部分。2015年,《阿拉木汗传说》的演出,基本由歌 剧团全部承担下来。可以说,经过一年多的舞台实践,最终完成了对新疆本土演员的考验和检验。当然,更重要的是把《阿拉木汗传说》这部音乐剧的火种留在新 疆,以供长期演出,成为展示新疆地域文化的一个品牌。
可以说,因为其包容性,整部音乐剧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正如该剧导演雷国华所说:“新疆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大量的具有一定历史背景 的唯美故事,观众和演员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和舞蹈基础,更重要的是新疆的文化本身就处在不断吸收、不断创新的一种状态当中。所以,这个从西方引进来的艺术门 类,在新疆得到广泛展示后,新疆的观众会接纳它。”当然,剧中的瑕疵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情节过渡有点生硬,对于鹰这个意象的定位不够清晰。但总的来说, 瑕不掩瑜,是一出好剧。
《阿拉木汗传说》的成功演出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首先就是要重视民族文化,同时又要有开放的视野。对于新疆音乐、舞蹈的发展,我们过多强调了文 化的独特性,而没有看到文化的融合之美。新疆不乏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包容不同,相互欣赏”,真正做到文化的交融、交流、交 汇,真正做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才可能走到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