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只盼,中华大地燃烽火;愿只愿,炎黄子孙凤凰涅槃……”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近日一亮相便征服了许多戏迷观众。波澜壮阔的历史、惊心动魄的事件、风云际会的人物、意境深远的主题,令观众沉浸剧情,身临其境;深沉激越的唱腔、铿锵嘹亮的旋律、浓重立体的舞美、诗意浩大的呈现,令观众畅享国粹,心醉神迷。
高手云集 精心创排
国家京剧院为了将“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京剧舞台,集结了强大阵容:编剧孟冰、导演娄迺鸣、资深京剧导演孙桂元主持创作,京剧名角于魁智、朱强、李胜素领衔出演,唱腔作曲谢振强、音乐作曲唐建平、舞美设计边文彤、灯光设计刘建中、化装造型设计张玲亚等业界大腕云集,青年演员王越、胡滨、吕耀瑶、朱虹等青春荟萃,此外,剧组还邀请了党史、军史、京剧界的专家坐镇把关。
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进行了近一年的筹备和创排。剧本创作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查阅资料、实地采风、多次论证、反复打磨,确保文学质量;在舞台排演中,注重京剧本体规律,在继承基础上寻求创新,狠抓细节、精益求精。
情节铺排 扣人心弦
《西安事变》剧情紧凑集中、扣人心弦。从序幕到尾声,层层推进,历史的轰鸣声和英雄的悲壮感令人感慨。
将这一人物众多、矛盾激烈、线索复杂的历史事件在两小时内清晰呈现,还要解决刻画人物内心、大量唱段占用剧情时间的困难,孟冰可谓费尽心思,几乎经历了与主人公同样的内心起伏。而最为打动他,也最终打动了观众的则是他对该剧主题精神的把握:“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等对民族的感情,那种激情、豪气,那种男子汉热血担当的精神,我特别愿意去展现。”
名家新秀 倾力演绎
演出中,观众兴趣的焦点首先集中在了舞台上既熟悉又新奇的历史人物群像身上——熟悉在于影视剧中常有表现,新奇在于让他们唱京戏,还是头一遭。
老生名家于魁智化身少帅张学良,他贴近人物、找准戏路,把握现代戏特质,注重心理刻画,将张学良英朗洒脱的气质、激愤决绝的心境深刻演绎。难得的是,于魁智曾与张学良有过一段不解之缘,为于魁智塑造张学良的京剧形象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可亲、可爱、可信”,于魁智正是按照自己对少帅的印象和理解,诠释了一位真实、生动的张学良。
老生名家朱强塑造的周恩来形象同样反响强烈。真诚、宽厚、睿智、潇洒,周恩来在民众心中的分量必然使演员倍感压力。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朱强饰演的周恩来从语言习惯到肢体动作,从外部形象到内心呈现,都甚得要领,展现出周恩来在风云变幻中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伟人气质。
大青衣李胜素塑造的宋美龄形象典雅雍容、风姿绰约,引得阵阵赞叹。在与蒋介石的对话唱段中,冷静坚毅、情真意切,显现别样风采,使人物在事件中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令人信服。
秉承培养青年演员的一贯思路,此次国家京剧院大胆起用了多位年轻人担纲重要角色。饰演蒋介石的铜锤花脸王越,较好地把握了人物城府深厚的特质;饰演杨虎城的架子花脸胡滨也颇有亮点,与张学良既真诚相知又见解向左的分寸感,拿捏得颇为到位;饰演赵四小姐和杨虎城夫人谢葆贞的青衣演员吕耀瑶、朱虹,更为该剧增添了亮色。
现代题材 立体呈现
演出中,多种视听元素既独立又融合,使舞台呈现立体宏大、多姿多彩。
由于现代服装和人物身份等因素的制约,很多传统京剧惯常的程式动作无法在剧中使用,于是导演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开掘人物上。通过强化人物的内心体验和人物间的交流,通过把握角色特定的形体动作,通过妙用京剧锣鼓等手段,将角色的心理状态生动呈现。
虽以文戏为主,但此剧为数不多的武戏却颇为讲究。精于此道的孙桂元巧妙借鉴了样板戏《红灯记》、《平原作战》等的经验,将传统京剧的武戏套路合乎分寸地运用到了该剧的战斗场面中,取得了声势壮阔的舞台效果。
演出中,传统京剧乐队加45人交响乐队的豪华配置,京剧乐器与管弦乐器在演奏中各扬所长、融会贯通,在赋予唱腔丰富层次的同时,营造出深邃的历史感。
舞台设计方面,通过解构的方式,提取了西安古城元素作为舞台背景意象,既让观众一看便知地点环境,又呈现出深沉冷峻的时代意蕴。灯光方面,彩灯、霓虹灯、炫紫等交替出现,追光、散光、重光等适时运用,营造出史诗般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