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新创话剧《杜甫》在国话剧场首演,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与刘佩琦所扮演的“诗圣”形象再一次征服了人们,并由此拉开了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大幕。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展演时间为3月18日至7月3日,其间,话剧《杜甫》将在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9场。
放飞戏剧想象力
原创话剧《杜甫》刻画了杜甫“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诗人形象,展现他的民族大义和文人筋骨。该剧以杜甫励志效国、应试不中、困顿长安、安史祸乱、梦碎弃官、漂泊川渝等经历为主要线索,将杜甫颠沛流离、艰辛曲折的个人命运融汇于时代命运的大背景下,通过杜甫从求官到弃官的变化过程,表现他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和体恤民间的仁爱之心,塑造杜甫正直怜悯、愤世嫉俗、铮铮铁骨的知识分子形象。
该剧编剧、剧作家唐栋说,他一直与杜甫有缘,第一部小说便以杜甫的诗作《兵车行》命名,他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杜甫,杜甫还是他研究最多的诗人。但杜甫显然不如李白故事多,所以话剧舞台上还没演过杜甫。唐栋一年中三易其稿,既尊重历史,又放飞戏剧想象力,在《杜甫》一剧中主要讲述那些流传百世的诗篇,是如何在杜甫生命中流淌出来的,以及这些诗篇又寄托了杜甫怎样的情感历程。剧中,民不聊生的惨象使杜甫立志应试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但在经历了求官、做官、贬官的一路坎坷,以及“安史之乱”、幼子饿死、好友背叛、“三吏三别”等不幸之后,杜甫终于明白了他所谓的政治抱负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辞官而去,专心作诗。话剧《杜甫》让人们明白了,杜甫之所以能赢得后世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他用他的生命、用他的灵魂、用他一生的实践和努力,不懈地追求着他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爱天下百姓,爱自己的国家,爱妻儿家人。他文人的骨气与良知,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此外,杜甫的一生沿着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人生存轨迹发展,那么,文人到底是读书后以施展抱负而仕,还是为了仕途才读书?剧中虚构了一位与杜甫作为对立面的诗人何秀,他做官后趋炎附势,欺下媚上,搜刮百姓,其与杜甫不同的人生轨迹对这一问题作了生动的诠释。他们的不同命运,也极具现实意义,并引人深思。
该剧还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诗虚构了一位姑娘——春雨,失去双亲的她被杜甫所救,但为官的何秀却以杜甫全家性命来要挟她嫁给他,她跳江未死,出家为尼,与杜甫一家凄别夔江边,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吟诵声中,目送杜甫一家远去,令人唏嘘不已。
“诗魂”古画铸诗意
扮演杜甫的是国家话剧院实力派演员、近年来影视作品颇丰的刘佩琦。多扮演小人物的他,此次出演大诗人,他自己也觉得意外:“谁见过杜甫啊?雕塑家、画家把他画成瘦瘦的样子,大家一看,跟我长得挺像的,就让我来演了。”但他演得很成功,年轻杜甫的青春与诗情,中年杜甫的沧桑与阅历,老年杜甫的睿智与脱俗,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极有层次感。而剧中的一段剑舞潇洒飘逸,既烘托了气氛,又表达了杜甫的心境,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敬的诗人形象,得到了观众的首肯。
杜甫是著名的“诗圣”,写杜甫就离不开他的诗。剧中引用杜诗40余首,其中10余首是完整呈现,如为人们所熟知的《春夜喜雨》《兵车行》《望岳》《登高》等诗作。导演王晓鹰说:“《杜甫》表达的是诗人的情感历程、精神境界,自然少不了舞台上的‘诗魂’和‘画意’,更少不了演出中的诗化意象。”为表现这些诗意,他在舞台左侧设置了读杜诗的“诗魂”的角色,并让两位艺术家在舞台右侧现场演奏琵琶并吹箫,为全剧营造了一种古朴而深沉的意境。剧中还特邀81岁的老艺术家张家声与配音演员徐涛分别扮演“诗魂”这一角色,伴随剧情进展朗诵杜甫名篇。对朗诵者来说,杜甫的诗篇是再熟悉不过的朗诵题材,但张家声与徐涛在话剧中的朗诵更有新意,朗诵的节奏和状态与剧情相配,增添了更丰富的情感,将剧场气氛推向高潮。
《杜甫》舞美设计也别具一格,舞台布置尽显古风,远处的山水,中景的林木,近处的卧石、书案,相互组合,遂生画境,人物在这样的画境中表达一种诗意的意蕴,在灯光的烘托下,最终呈现出一种既有古风古韵又很有现代感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