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与剧院同龄、堪称“镇院之宝”的经典保留剧目《马兰花》,又以新的面貌再度登台绽放。
60年了,《马兰花》由三代演员演绎,也教育了三代观众。它为何能常开不败?笔者认为,一是其“勤劳善良”的主题永不过时;二是剧情曲折,人物生动;三是多次改版,在传承中创新,使经典魅力永存。《马兰花》由任德耀编剧,经历了五次改版,每次改版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创新,或改变人物命运,或丰富音乐呈现,或增加时尚元素。而每次改版也都昭示着中国儿艺创作团队的实力,每一版的火爆票房都证明了它的成功。
1956年6月1日是中国儿艺的成立日,由鲁亚农执导、库里涅夫作艺术指导的第一版《马兰花》开演了。第二版是在1959年,陈颙、范景宇担任导演重排《马兰花》,这一版借鉴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样式,以崭新的舞台布景,将浓烈的中国风与童话剧情相融合。第三版在1978年,由陈颙、尚鸿佑导演重排,虽然只是恢复排练演出,但也在编导、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造。第四版《马兰花》1990年由陈颙、尚鸿佑导演重排,将之改为童话音乐剧,剧中以音乐、舞蹈为主要戏剧语言,召唤马兰花开花的四句口诀也从念白变成了歌唱。剧中老猫也“由一变四”,增加乖猫、凶猫和保姆猫,以展示老猫性格的多面性。第五版《马兰花》2000年由陈颙导演再次重排,这次改版融入了时下流行的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演员表演更为流畅。现代声光电的运用让漫山遍野的马兰花、山林溪水都有了生动的展现。
2016版《马兰花》将“马郎是山林之子”这一理念继续完善,“马郎”不再是花神,而成了马兰花的守护者,减弱了神性,增强了人性,让勤劳这一核心主题在人物身上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剧中还放大了“大兰”和“小兰”这一原作中双胞胎姐妹的人物设定,让“小兰”主角的戏份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新的舞美设计也使舞台完全变了样,一棵大树立在台上,大幕一拉开,一个4D的、动起来的、充满生机的大森林的早晨出现在观众眼前,极富视觉冲击力。
放眼望去,全国那么多家剧院团,有几家还能上演建院时期的剧目?不少剧院团是不断排新戏,不断获奖,但多是演过即收,无法成为保留剧目,造成了艺术生产的极大浪费。《马兰花》的常演常新,虽然取决于剧作本身的艺术质量过硬,但中国儿艺的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不断打磨的执着精神,是这部经典永葆魅力的根源所在,是值得全国艺术工作者借鉴并学习的。
《马兰花》这部经典保留剧目在一次次重排中,不断弘扬中华民族勤劳与善良的美德,更好地传承中国儿艺的艺术精神和传统,并让它在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新中绽放出时代光芒,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代代艺术家铸就了这部经典,这部经典也不断成就着一批批艺术家。这就是中国儿艺60年的宝贵启示,也是重排《马兰花》的意义所在。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马兰花》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