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北梁人家》:普通人的“宏大叙事”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30日09: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 先

  年届七十的赵秀贞老太太纠结的是百年老宅将被拆毁;老邻居何朴仁纠结的是拆迁换来的房子能否让贫困的女儿有个幸福生活;赵老太大儿子赵一平纠结的是房子能使自己获得多少“财富”;旧邻居杨建峰纠结的是自己入狱的前科和邻居们不屑的目光;赵老太太的女儿赵一和则纠结于自己即将瓦解的婚姻及工作的转换——大幕开启,话剧《北梁人家》就将舞台剧的主旨定位在为普通人完成“宏大叙事”。

  后来上场的人物赵一吉、何叶子、方小方,也都在按照这个逻辑,各自完成各自的人生命题:开饭店、交男友、追女生。一个挂在墙上的“拆”字,将市井的这些人物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的,具有质感的生态系统。剧作者借助于小人物的生活诉求,开始了大时代变革更新的“宏大叙事”。

  近年来,“宏大叙事”成了风气,很多编剧都在找寻能够进行“宏大叙事”的素材。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革命先驱、学者名人,乃至于老字号、老企业、著名的文化景点,甚至那些子虚乌有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都被考古似地发掘出来,被编制成一省一市的文化历史符号搬上舞台。

  《北梁人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样是宏大叙事,但在具体创作上选择了向经典作品看齐。它放低所有主要人物的生活位置,选取老百姓所在意的常态化的生活追求,不让人物去为政策、政治、业绩代言。编剧努力关注每个人物的情感逻辑,让人物按照各自的生活目标前进。在表现他们特质的同时,毫不隐讳地表现他们作为人物的缺欠,使人物满带生活的质感。

  以赵秀贞老太太为例,编剧重点表现她倚老卖老的蛮横和怀旧,没有将其放置在城市改造的对立面上。从剧情发展看,她所有反对的行为只是她蛮横老辣的一种处事状态,所谓“拆屋先拆我——拆散我的老骨头”的表白,只是她对自己行将老去的一种抗议。她所有攻击别人的言词,其实就是她对衰老中自己的一个总结。按她的说法就是“死不起,活不明白的人”。同样,剧中的赵一平、赵一和及何朴仁等的形象都有类似特点。

  作者用普通人的逻辑赋予他们生命,表述这些普通人群落的常态化追求,并以此作为剧本的血肉,使得舞台演出充满了张力。不让人物进入代言的位置,让人物自然地在舞台上行走,以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去印证价值和意义。《北梁人家》以普通人物完成了“宏大叙事”的总体追求,值得肯定和总结。

  当然,对于剧本创作来说,写了人物并不等于创造了形象,只有完成了人物所有“背后”的内容,或者说完成了关于这个人物的所有言说和叙事之后,观众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形象意义。因此不要简单地指责社会,不要着急于塑造典型,而要写尽人物的艰辛,将努力和失败看成是人们天天面对的事情。这样,人物在社会中的任何沉浮都成了一种自然的事情。做好这些准备,人物便开始具有了形象性。

  我们的舞台剧创作最为欠缺的是人物的形象化逻辑。英雄有英雄的逻辑,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逻辑,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逻辑,但最为重要的是英雄、普通人、小人物作为形象树立在舞台上,一定有不普通、不一般的特殊逻辑。这个特殊逻辑是对人物进行深度处理的前提。大部分剧作所立足的“私情与公理”的矛盾,远不能解释这些在生活情感浪潮中起伏的形象。“宏大叙事”是一种创作手段,问题的关键是哪个层面才算“宏大”,才能构成形象性?《北梁人家》的编剧走的是一条正路,但正路都是充满荆棘的,由衷地期待作者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话剧《北梁人家》,内蒙古话剧院出品,编剧林蔚然,导演吴晓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