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7月1日晚的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一部凝聚当今表演艺术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原创歌剧《长征》正在上演。朴素而平实的人物,温情而坚定的歌声,浪漫而动听的乐曲,引领观众回望那段峥嵘岁月,致敬苦难中的辉煌。
业界精英倾力打造
早在2012年,国家大剧院就开始策划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史事件搬上歌剧舞台。四年多来,制作团队与参演的艺术家以长征精神排演《长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该剧以“信仰”和“理想”为创作关键词,一气呵成地表现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直至会宁胜利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
作曲印青尝试在歌剧创作中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编剧邹静之翻阅大量史料,选取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塑造红军人物群像;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将建筑设计思维运用到舞美设计中,创新展示难度较大的多场景歌剧;导演田沁鑫抛弃概念化、抽象化、形式化的创作理念,还原一个本真的行走过程;主演阎维文在练琴房一扎就是几天,逐字逐句地打磨每一个唱段……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感慨道:“《长征》是国家大剧院建院八年来推出的第50部歌剧。我们之所以能呈现出如此宏大题材的剧作,是建立在八年来49部歌剧制作的丰富经验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对中国原创歌剧孜孜不倦的探索基础上的。这些年的深厚积累,都在创排《长征》时喷薄而出。”
浪漫情怀高扬理想
彭政委与洪大夫离别时,一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将夫妻间的爱情、亲情与革命者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湘江战役间隙,彭政委一曲《寒夜中》在阎维文的动情演绎下,彰显了指挥官对英勇战士们的由衷赞美;爬雪山时,万霞的饰演者龚爽时而激昂、时而空灵的《雪啊雪》,赞颂着战士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平伢子牺牲前那一段长达十余分钟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王宏伟以丰富递进的情感,唱出了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与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而贯穿全剧始终的《三月桃花心中开》,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深情……长征中战斗的惨烈、行军的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壮志豪情,都化作或悠扬或铿锵的旋律,震撼人心。
“革命先烈为了老百姓能翻身做主人,舍弃已有的一切,投身到改变世界的革命洪流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便是对浪漫主义情怀最好的诠释。”谈到创作过程,印青这样说。他大胆在音乐中融入了浪漫主义风格,于是,在走过雪山草地的情节里,以往艺术作品用悲壮情绪渲染恶劣环境的惯常做法被唯美的咏叹取代。在危急情势下摸爬滚打、艰难前行的红军战士引吭高歌,唱出了坚定与乐观。“这就是长征的音乐,它首先必须是红色的。在此基础上,其表现不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必须通过阳刚有力、沉着大气的旋律,将长征精神鲜明地表现出来。”
长征精神激励人生
在该剧上半场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等场次中,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换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带来的舞蹈,也将红军彻夜奔袭的辛劳、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表现得惟妙惟肖。下半场,在险峻寒冷的雪山、泥泞难行的草地里,创作者通过营造恐怖的舞台气氛凸显自然环境的恶劣,折射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田沁鑫说,长征横跨11个省份,翻越了十多座山,走过了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成就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行走。为了突出这种“行走的力量”,我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一个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我们对长征的认识主要来自课堂和书本,抽象而遥远。这次观看歌剧《长征》,使我对长征有了更加感性而深刻的理解。”人大附中学生邓皓天兴奋地说,“在剧场里,我感受到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思想渗透。这个作品不仅写出了红军为实现目标而齐心协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表现出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等真实可爱的人物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在学习的巨大压力下有些迷茫的我而言,这正是一种指引和激励。”
据悉,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以及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7月2日晚又为观众带来了另一种风格的歌剧《长征》。本轮演出将持续至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