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冯积岐:和生活共同呼吸

//m.zimplifyit.com 2012年11月21日11:42 来源:文艺报 冯积岐

  在今年夏天,有一家报纸的年轻记者采访我的时候让我谈一谈关于作家挂职深入生活的问题。我坦率地回答:挂职有多层意义,组织者有组织者的解释,挂职者有挂职者的需求。我不能简单地说,挂职者去基层挂职是为了补充生活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因为,这样的回答不是我的本意,也看似很荒诞。作家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一样,每天都在生活中生活,补充什么呢?在这秋风粗糙、寒意渐浓的日子里,我们那里的农民正在田地里挥动着锄头给要过冬的油菜培土;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上,那些满脸尘土、嘴角叼着一支烟、抡起瓦刀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砌墙的农民工,是在生活;黎明时分,从夜总会或酒吧里飘出来的性工作者们裹着衣服或者抱着膀子匆匆地走到租赁的房间里倒下头就睡,这也是生活;那些整天拉着呆头呆脑的架子车操着长腔短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收破烂的男人和女人们,何尝不是在生活。权贵大款们放肆的生活,是生活;教授学者们优雅的生活,是生活;底层人麻木而无奈的生活是生活;艺术家的歌唱、婴儿的啼哭、病残者的呻吟都没有脱离“生活”的范畴。因此,作家的生活并没有在生活之外。如果这样解释生活,那么作家挂职深入生活不只是多此一举,甚至有点故弄玄虚了。你也可以说,博尔赫斯一生在图书馆,况且眼睛也瞎了,依旧写出影响了世界上几代作家的作品;你也可以说,普鲁斯特大半生在病床上照样写出了《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巨著。如果说这些言论是一根长矛,它是很难戳透“深入生活”这块盾牌的。这个道理很简单,艺术固然来源于生活,但是,未必是垃圾、苍蝇、粪便、杂草、污水全部都能进入艺术,作家自己的生活也未必全都是艺术的源泉。作家深入生活不仅仅是去补充生活、了解生活,而是去体察,用心灵甚至生命去生活中体察,一句话,去和生活共同呼吸。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是艺术的营养。

  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一个对生活有穿透力的作家,他会自觉地摒弃被遮蔽了的生活,摒弃伪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一些作家给读者提供的是遮蔽了的生活,是伪生活。在我们的文学史上,这样的教训有的是。生活中有柔和的春风,有细腻的月夜,也有诱人的罂粟和看似笑眯眯的毒蘑菇,关键在于你从生活中汲取什么。用狠毒的目光把遮蔽的生活挑开,呈现出生活的真相,这不只是需要有艺术的眼光,更需要你拿出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更需要用艺术家的良知支撑你的艺术大厦。生活呈现给每个人的都是多面的魔方,作家要给读者呈现什么样的生活,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作家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把握,在于作家的艺术穿透力。

  2005年,我去山西省凤翔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当时的县委书记让我沉入到生活中去,让我和其他县委副书记一样分管工作。这样一来,我就正儿八经地当“官”了。干过一段时间以后,我猛然发现,我怎么也融入不到官场中去,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言谈举止依旧是一个写作者应该具有的,而不具备当“官”的作派。我到县委的第3天,就有一个上访者到县委大院,粗话满口,张嘴就骂,随后,又放声号哭,如入无人之境。我要下楼去看,通讯员不让我下楼,年轻人告诉我,上访的这个中年女人,已是10多年的老上访者。我在心中暗暗抱怨:为什么不给上访者解决问题?有一次,这个中年女人终于挣脱通讯员的阻拦来到我的房间,她给我诉说了上访的原因之后,我才明白,她所诉求的事情确实难以澄清。这件事不是我原来想的那么简单:问题一旦解决,上访者自然就不上访了。其实,不是这个中年女人的诉求过度,也不是县委县政府不积极解决,而是这件事很难呈现真相。令我痛心的是,长年上访使这个农村女人的尊严丧失殆尽。她袒胸露乳大喊大叫,满脸鼻涕满脸泪水,一张口就是一般人羞于出口的脏话,她没有任何自尊可言。我关注的已不是她的上访无果,而是她这个被扭曲的“人”。上访毁掉了她。

  我一旦深入到生活中去,用目光挑开这遮蔽的生活就很痛苦,比如说干部问题。每次研究干部升迁,程序十分到位,看似十分民主,其实,都是按上面的要求画圈。当我给我并不了解的人画了圈,让他进入到升迁副县级人选之后,我心里就很不安宁。当我知道,我给画圈之后升迁了的那个人品行并不端正,人格有很大缺陷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助纣为虐,成了罪人。自己责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但是,你不这样,你能体察到生活的真相吗?所以,和生活共同呼吸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过程,你吸进肺腑里的有氧气,也有二氧化碳。

  这并非只是卖官买官的简单的腐败问题。我所在的那个县,有一个干部为了一个正科级的位置竟然利用各种关系找到了上级的某个人。这样,一级一级地向下压,连县委书记也毫无办法地让他走上了科级岗位,而引来的自然是许多人的猜测:这样的人也能升迁?不是卖官是什么?其实,县委书记也不愿意那样做,这就是生活。

  党的十八大召开,使我们深受鼓舞,我们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将会迈上新台阶,进入“深水区”,作家的创作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我们有必要从“深入生活”这个旧话题中翻出新活儿,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到老百姓中间去挖掘矿藏,写出好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