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葛水平:乡村是我的人世间

//m.zimplifyit.com 2012年11月26日09:43 来源:文艺报 葛水平


  葛水平,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一级作家。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2007年《上海文学》特等奖,长篇小说《裸地》获2011年女性文学奖、首届剑门关文学奖、《中国作家》第五届鄂尔多斯文学大奖等。主要作品有,诗集《美人鱼与海》《女儿如水》,散文集《心灵的行走》《今世今生》《走过时间》《我走我在》等,小说集《喊山》《守望》《陷入大漠的月亮》《地气》《所有的想念都因了夜晚》《官煤》《春风杨柳》等。

  我只是想寻找到一种人与阳光和水同质的语言。回到出生地,回到我初生的背景,虽然我已经找不到一张我熟识的脸,然而,乡村,总让我有俯拾皆是的热爱。

  多么好的村庄,沉静细碎的阳光洒满了每一眼窑洞,多么不寻常啊,那热闹,那生,那死,那再也拽不回来的从前。时间怅然,当我再一次回到出生地,时间悄然流逝,倏忽间,窑洞成了村庄的遗容。我妒忌这时间,把什么都贪走了,贪得老家成了荒山野沟。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乡村,童年也在乡村,乡村一辈子都会给她以饱满的形象。而乡村,任何一个催人落泪的故事,都要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写故事的人,生长的过程,不是随意地看着过去的日子凋零,而是要在过去的日子里找到活着的人或故去的人对生活的某种目的或是境界——虔诚的一面。

  老家成为我生死不移的眷恋与诱惑。生命在日子里发芽。倏忽间,这图景全然变作印象,沉淀于记忆之谷的深处,幻化出流年的碎影。这里所有经历的言说都纷纷展开,人们以往的精神空间被淡缩成薄如纸张的平面,文字跳跃,老家人经历的单纯过程横立在我的面前,如同牵挂着一个远方的爱人——我是它早已龇着嘴唇盟过誓的惟一的一个情人。

  窑洞,柔软肥沃的土地上长出的耳朵,它在听见时间的叹息和自己内心的曾经热闹的同时,它还听见了热爱它的人在寂静的土地上对于生命的守护,对于时间的绝世应答,对于永不会撞个满怀的转瞬即逝的繁华。面对时间,我只能学圣者浩叹一声: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感通广宇,戳破时空的沉寂,我写下它曾经热闹的一页。

  我把对乡村的记忆写成故事,一切都始于我对它的爱。时间迅疾而过。有多少生命骨殖深埋于时间中,亲情、友情、爱情,终于安放在一个绝世的地方,那个去处直叫人呼吸到了月的清香、水的沁骨。生命的决绝让我的爱在产生的文字中获得回归。当这些已逝的生命从我的文字中划过时,我体悟到了温情与哀绝、惆怅和眷念。一位作家说过:“所有埋葬过自己血亲的地方都是故土。”

  许多事物已经消失。记忆潜入的时候,老家的土路上有两轮大车的车辙,山梁上有我亲爱的村民穿大裆裤戴草帽荷锄下地的背影,河沟里有蛙鸣,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如今,蛙鸣永远鸣响在不朽的词章里了。

  坟茔下有修成正果瓜瓞连绵的俗世爱情,曾经的早出晚归,曾经的撩猫逗狗,曾经的影子,只有躺下影子才合二为一,所有都化去了,化不去的是粗茶淡饭里曾经的真情实意。人生的道路越走越远,终于明白了生活中某些东西更重要,首先肯定,它不是物质的。

  我无法对当下众多的写作方式去思考,我只是我,热眼冷心。

  我的情感的那一根结一直系在乡村。

  天下事原本就是大地由之的,大地上裸露的可谓仪态万千,因天象地貌演变而生息衍进的乡村和她的人和事,便有了趣事,有了趣闻,有了进步的和谐的社会。乡村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整个社会得益于乡村的人和事,而繁荣,而兴盛。乡村也是整个历史苦难最为深重的体现,社会的疲劳和营养不良,体现在乡村,是劳苦大众的虚脱。乡村活起来了,城市也就活了。乡村和城市是多种艺术技法,她可以与城市比喻、联想、对比、夸张。一个奇崛伟岸的社会,只有乡村才能具象、多视角地、有声有色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并告诉世界这个国家的生机勃勃!乡村的人和事和物,可以纵观历史,因此,对于乡村,我是不敢敷衍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