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重镇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年开设了一门“网络文学研究”取代以往的“文学期刊研究”。身在“精英阵营”的“学院派”,为什么把研究兴趣从以“文学期刊”为主阵地的“主流文学”,转向目前基本以类型化文学为主导的网络文学?
“当代文学”有一个更根本的属性,就是它的“当下性”。一个国家的当代文学有责任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它所属时代的精神图景,给当代人的核心困惑以文学的解说,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或者为当代读者提供精神抚慰,缓解其焦虑,引发其共鸣,满足其匮乏,打发其无聊。
按照我对“当代文学”定义的理解,“当下性”在“主流文学”里已经相当稀薄,产生经典性作品的可能也日渐减少。而网络文学一边,“当下性”异常丰茂,虽然现在仍处于“大神阶段”,但“大师”的出现不是没有可能。不是说“主流文学”不会再有好作品,但即使有也是上世纪80年代文学遗产的硕果仅存;而网络文学正在上升期,其文学生产是成规模的、可持续的、有发展空间的,并且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分化和新变。若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代表中国当代文学主流的将是网络文学。
今天的“资本暴力”在把作家变为“网络写手”的同时,迅速建立起一个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覆盖规模上都足以和当年的“专业作家”匹敌的作家网络。网站编辑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期刊编辑的职能,当然,一切都以商业利益为唯一标准。一个文学的大国需要文学人口的基数,应该说,网络文学恢复了亿万民众心中的文学梦,修复了千万文学青年脚下的作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