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2012年阅读杂感

//m.zimplifyit.com 2012年12月27日09:32 来源:中华读书报 红 柯(作家)

  《美学操练》,叶廷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在我个人的阅读经验里,叶廷芳老师是与卡夫卡连在一起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一入学不久就从袁可嘉主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读到卡夫卡的《地洞》与《变形记》,爱之心切,连译者也记住了,叶廷芳和李文俊,李文俊后来与福克纳紧密相联,叶廷芳则与卡夫卡连在一起。大学毕业后远走新疆,在西域大漠,再次读《地洞》《变形记》《审判》《城堡》,我还特意邮购了《美国》以及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后又买到《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卡夫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卡夫卡的世界比较完整地呈现在我眼前。在那绝望孤独的硬壳下我感觉到地火奔涌般的热,那时我已经适应边疆生活,零下三十度晨跑归来,以雪洗身,冰雪对冰雪会产生热,冻僵的人先用雪擦身,身体就会热起来,生命之火重新闪烁。这就是大漠风暴冰雪世界读出的我所理解的卡夫卡。后来读卡夫卡的传记,读叶廷芳老师的《遍寻缪斯》,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出版,对叶老师的身世遭遇有所了解,叶老师早年对音乐戏剧文学有极大的兴趣并显示出其才华,把贝多芬视为精神支柱,视卡夫卡为知音。叶老师在书中如是说:卡夫卡内心具有一种不可摧毁的好斗精神,执意要同人类的悲剧命运抗争,一心要使神的意图落空。简直是西西弗斯再世。加缪的局外人延续了卡夫卡的葛里高尔和土地测量员,局外人对生活对母亲有着超出常人的爱,现代社会就是艾略特笔下的“荒原”,真正的人肯定二元对立,外冷内热,颠倒过来才是大恐怖。卡夫卡与几个女子订婚毁约反复无常,你能相信一个给女人写过八十万字情书的男人对生活没有期待?是一个冷漠的人?叶老师对卡夫卡对迪伦马特对哥德对尼采对克尔凯郭尔的热爱,从文学延伸到音乐美术建筑,读《美学操练》会让我想到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伊朗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伊朗]扎比胡拉·萨法著,张鸿年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

  对波斯文化的了解得之于大学时读到的郑振铎先生的《文学大纲》。这是一部世界文学史,至少让我明白了在强势的欧美以外还有波斯印度。印度还好讲,中国人都知道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文学大纲》列出的一系列波斯伟大诗人,至少有四位把我的目光从地中海从欧美拉回到伊朗高原,海亚姆的《鲁拜集》,萨迪的《蔷薇园》《果园》,太喜欢哈菲兹了,抄了满满一大本;萨迪说:“一个诗人应该用30年漫游天下,后30年写诗”,我漫游西域10年,居陕甘川宁交界的小城宝鸡10年,才敢入长安;内扎米的《蕾莉与马杰农》更让我神魂颠倒,这个缘于阿拉伯的爱情故事几乎成了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永恒题材,几十个大诗人都写过他们的《蕾莉与马杰农》,波斯诗人内扎米的版本无人可以超越。19世纪中国新疆喀什的维吾尔大诗人尼扎里写出了中国版的《蕾莉与马杰农》,这个永恒题材算是中国本土化了。尼扎里的顶峰之作是以喀什当地发生的真人真事写成的长诗《热比亚与赛丁》。笔者1984年秋天读到的是波斯诗人内扎米的《蕾莉与马杰农》,张鸿年先生翻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8月出版。后来在新疆买到了菲尔德西的《王书》,后来又买到《光辉的射线》《马斯纳维》,《中西交通史料》5卷。欧洲文艺复兴之前中亚也有过一次文艺复兴,古波斯诗人占大多数,可以说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声。张鸿年先生翻译过许多波斯诗人作品,且著有《波斯文学史》,在此向潘庆龄、水建馥、邢秉顺诸位一同致敬,古波斯文化向中国的传播他们功不可没。唐时波斯商人穿梭于丝绸之路,且大量定居长安成为唐传奇的一部分,这些文学资源不能不让人心动。

  《荷尔德林诗新编》,顾正祥译,商书印书馆2012年3月

  上个世纪80年大学校园真是诗的海洋,本人有幸有过这么一段“美好时光”,最早接触荷尔德林是《世界文学》,好诗我都要抄下来。中学时抄录过北岛顾城舒婷普希金,上大学眼界大开,狂抄狂写,穷学生只有穷办法,上课笔记用中学时的作业本背面应付,挨过老师不少白眼,好本子全用在抄录经典名著上。后来买到《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抒情诗选》(钱春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收录荷尔德林诗十一首。毕业前夕买到海德格尔《诗·思·史》,从此诗意栖居技术时代诗人何为?算是刻在脑子里啦。后来去新疆漫游天山南北,生命如何在戈壁成为绿洲成为花园?写几百个中短篇后,以至于在长篇《西去的骑手》中忍不住重提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技术”问题。1994年秋天买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荷尔德林诗选》(顾正祥译注),总算有了荷尔德林诗的单行本。购得茨威格《与魔鬼作斗争》(西苑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一次读到荷尔德林的传记。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出版的《荷尔德林文集》(戴晖译),收录诗人的长篇小说与理论探索文稿和部分书信。2000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孙周兴翻译的海德格尔著作《荷尔德林诗的阐释》。2001年1月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张红艳译的《荷尔德林书信选》。有关荷尔德林的书必买。“技术”与“物”的时代荷尔德林确实是一片生命的绿洲。中国诗人与荷尔德林紧密相连的是海子,我个人以为青海诗人昌耀在精神气质上也同样是海德格尔的“知音”,如果把年轻的海子比为莫扎特的话,昌耀应该是恢弘峻峭的贝多芬,燎原的《昌耀评传》与《海子评传》值得一读。

  《特郎斯特罗姆诗歌全集》,李笠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第二版

  没办法,诗歌的魅力无法抗拒。早年买过李笠译的芬兰女诗人瑟德格兰诗集《玫瑰与阴影》,漓江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特郎斯罗姆的诗,我也是从《世界文学》上抄录到购买单行本,期待他的诗歌全集。李笠先生序言中把特朗斯特罗姆比作一个现代的唐代诗人,确切地说更接近王维与孟浩然。主张神韵说的清朝学者王渔洋晚年编过一本《唐贤三昧集》不收李杜,王维独占鳌头占三分之二强。王渔洋认为李杜激烈而王维孟浩然淡泊悠远,有韵外之致,旨在禅趣,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在酸咸之外,语中无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玲珑透彻。其实李杜也有冲淡悠远的一面,杜甫的压卷之作《江南逢李龟年》,用词平易而含意深远。特朗斯特罗姆也是以平易的语气营造“诗中之画”与“画中之诗”,“桥把自己//慢慢//筑入天空。”“直到光追上我//把时间叠起。”“海是一堵墙//我听见海鸥在叫——//向我们招手。”另一个瑞典人斯文·赫定五次来中国探险,最长一次达九年之久,几十卷考察报告文笔之美妙非一般作家可比,称为大地的诗人一点也不为过。笔者1984年购得李述礼先生翻译上海书店出版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这也是笔者远走新疆的原因之一,此书与《漂移的湖泊》《大马的逃亡》《丝绸之路》可以与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比照着读,正好合乎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主张的“散文的诗意”,真正的散文小说戏剧都通向“诗”。笔者在《西去的骑手》与《喀拉布风暴》中多次写到斯文·赫定,这个了不起的瑞典人早已成为西域的一部分,用他本人的话说“一生嫁给了中国”。

  《席勒:灵魂的风景》,陈聪、闫爱华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维也纳表现派天才画家席勒》,李维菁、何政广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席勒引起我的注意完全是因为梵高,梵高的向日葵太辉煌太耀眼,让大地上对着太阳毕恭毕敬了千年的向日葵上了天,我总以为不会再有人没大没小地去画向日葵了,吃尽了败仗的奥地利人就有这种大气魄,打仗不行,艺术上绝不含糊,《蓝色的多瑙河》之后,克里姆特和他的弟子席勒先后画出了不同于梵高的向日葵。克里姆特的向日葵过于梦幻和童话,席勒干脆颓废到底:大火焚烧过似的干焦枯萎中有一种金属的力量,瘦硬,如同雕塑,与布德尔与贾科梅蒂有一拼。席勒有一幅画叫《四棵树》,天山北麓乌苏荒漠有一条四棵树河,我写过短篇《四棵树》,后来演化成长篇《生命树》,背景就放在乌苏,卫拉特蒙古人弹唱《江格尔》的地方。《江格尔》与《玛纳斯》唱腔截然不同,《玛纳斯》高亢激昂,《江格尔》沙哑深沉悲壮辽阔,席勒的画风赤裸如戈壁,沙哑深沉无限悲壮。席勒笔下的城市建筑都有人的表情,但绝不过分拟人化,保持了物的原形,画中女人比莫迪利阿尼更有骨感。大学时不满足文艺理论课的教材,以贝尔的《艺术》(1984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代之,去新疆后在乌鲁木齐西北路书店买了康定斯基的《艺术里的精神》(1987年7月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对书中一句“美是心灵的内在需要”印象很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