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替批评家诉诉苦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23日10:37 来源:文艺报 刘川鄂

  忝为批评行业之一员,这些年我参加了无数场作品研讨会,也写过一些评论文字。每到写作或发言时,常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因为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评论家谢有顺给我讲述的一个情景:

  某作家对他说,开他作品研讨会时,评论家谈其优点,他以为表扬的是别的作家;论其不足和需改进之处,他以为批评的是别的作家!

  不痛不痒,说不到点子上,如此批评家令人汗颜!

  圈内人都知道,类似情形司空见惯:大人物到场了、讲话了,专家都发言了,媒体报道了,一场批评的盛宴结束了。但于作品的价值发掘和作家的进步有何助益?于文学事业的繁荣有何推动?批评的有效性何在?

  新世纪以来,对文学批评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摆现状找原因出对策,各有依据,各有道理。我以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评论队伍薄弱、体力透支、无法应对,是重要原因。

  让我们先来做道数学题,中国有多少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9千多人、省一级会员有5万多人(其中包括少量评论家会员),县市的会员作家、基层业余作家,不计其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发布的2012年《文学蓝皮书》说,目前在网络平台上坚持写作并靠稿费得以生存的写作者有3万多人。这样,各类作家加起来,我估计在1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集团军。

  中国有多少被文坛认可的文学评论家?我认为不超过200人,大约一个连的建制。

  100000除以200等于500。

  一个评论家对付500个作家?一个连对付一个集团军?

  这个算法肯定是会被质疑的。因为我这里所说的评论家指的是在业内外有点名气的文联作协系统研究部门的专才和文学教授,而作家队伍却包含了专业、业余,纸媒、网媒诸多类别,似乎不对等。

  但问题是,除了知名作家青睐评论家,不大知名的作家也眼巴巴地盯着知名评论家。越是没有名气的作家越是渴望得到名家的评点。连我这个不在当代文坛前沿的所谓评论家,每年被要求写评论作序、参加新作研讨会也有数十次。当年因我写了一本批评池莉的书被她封为“酷评家”,便有作家请我为其写评论、求我“骂”她,她说:“刘老师骂我吧,只要是你骂的,怎么骂都行”。这当然是很极端的例子,但足以说明,作家无论有名无名,他都只盯着有点名、有大名的评论家。

  2005年春,作为鲁迅文学院中青年评论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听雷达讲课时他讲过一个数据。他说那几年每年仅出版的纸质长篇小说达千部以上,被媒体和评论家关注的只有三五十部,而其中被评论家认真评议的不过十来部。我认为这番话很值得思考。作品数量连年翻番,评论家队伍却是负增长。有的高升,有的退隐,一线评论家忙不过来。百十来人对数以万计的作品,如何对付的了?

  我所说的一线评论家,是这样估算出来的。北京三五十个评论家,上海、南京各十来个,其他省市合起来百十来个,加起来200多个。应该说,扳起指头数一数,有点成就有点名气的,也就这么多人。跟多如牛毛的作家作品相较,职业评论家真是稀缺资源啊。

  在这个“评论家”连队里,实际上有两股人。一股是文联、作协的职业评论家。他们身处文坛前沿,跟踪创作热点,品评新人新作、总结经验教训、指点文坛前景。他们是文学评论的正规军、先锋队。但在世纪转型期的文学体制下,工作辛苦,待遇却不尽如人意。因而,近十年里,他们纷纷“转会”,转向高等院校。

  另一支队伍便是由文学教授组成。但高校的学术体制是项目、成果、奖励三位一体。中国大学把论文定为权威、重要核心、核心、一般等级别,由于文学评论的即时性、当下性特征,评论文章多发在创作类报刊或创作研究类报刊,而此类报刊在高校学术体制下级别很低,作者获相应的评价亦低。评论不算学问、不算大学问是高校不成文之规。各级社科类项目和奖励更是难以惠顾到时评时论。可以说,在大学文学院,做文学史和文艺理论是“铁饭碗”,搞文学评论是“泥饭碗”。

  我与作协、作家关系较为密切,时常听到他们对评论和评论家的不满。当我把高校学术评价机制作番介绍,他们在不满之上又增加了不解。教授搞文学评论有什么好处呢?作家方方就任湖北省作协主席后,极想加强湖北评论工作,听到此类诉苦后,很认真地思考了一番学院派评论家的窘境,有次郑重地表示:“搞评论的比一般教授更有名”。

  我听了有点吃惊,但也觉得她说的不无道理。虽说最有名气的评论家的知名度也不如小有名气的作家,这是由两者工作性质和读者对象的差异造成的,这很正常,评论家很服气。只是相较于坐冷板凳的纯学问家,评论家身处文坛前沿、关注当下,曝光出镜的机会要多一点,名气略大一点。但我更想说,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文学理论家的区别只是分工不同、兴趣有别。评论家大都有一个破碎了的作家梦,他们更关注当下关注创作,是对创作的另一种参与。

  想想一个“连”要应对一个“集团军”,便可知他们是怎样的忙碌而无助。所以,有时得原谅他把答应给你写的评论或序跋一拖再拖,原谅他在赴研讨会的途中才打开你特快专递敬请指正的新作。

  所以,请原谅我要替批评家诉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