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在后现代连续谱的顶端上

——《芬尼根的守灵夜》研讨会归来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29日10:49 来源:文汇报 江晓原

  去年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偶然说了几句也算自我标榜的话,说自己近年最喜欢做的是这样三件事情:读高雅书籍,看低俗影片,写雅俗共赏文章。后来有不少朋友表示对这几句话很欣赏--毕竟这三件事情做起来通常都是很开心的。谁知没过多久,前面两句话就遇到了问题。

  先是"看低俗影片"。论出身,电影本来就没有书籍高贵,它最初就是大众娱乐形式,我又向来不标榜自己在观影方面有任何高格调或高品味,现在更标榜"看低俗影片"了,难道还会有什么低俗影片承受不了吗?谁知看了《人再囧途之泰囧》,才知道自己也难免有叶公好龙之时--看完《泰囧》我连连自语:"看《泰囧》,伤自尊",幸好我没有到影院去看,那让中国观众尴尬的十几亿票房中,总算没有我的贡献。

  接着是"读高雅书籍"。这个问题相对小一点,只是对"高雅书籍"的界定问题。乔伊斯《芬尼根的守灵夜》号称"天书",有戴从容女士,穷八年之功,完成第一卷中译本,而且是集释译注本--真让人怀疑她的芳名是不是专为这项工作而取的。出版社说,这个中译本出版不到一月,首印8000册居然已经售罄,亦可谓横空出世矣。我先是参加了此书的新书发布会,前几天又参加了它的研讨会。归途中在地铁车厢里回忆会中光景,就发生了上面这个问题。

  要说高雅,《芬尼根的守灵夜》应该是高雅之至了。和它相提并论的,不外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或乔伊斯本人的《尤利西斯》之类,皆为供奉在神坛上的无上经典。不过,《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又有许多黄段子、下流话、性隐喻等等(研讨会上除了译者戴从容女士,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已经通读过这一卷,所以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只能存疑),通常都是与"高雅"相冲突的。不过,我倒不想就这个问题抬杠--就让我们同意《芬尼根的守灵夜》是高雅之至的好了。

  我在新书发布会上领受了出版社惠赠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珍藏本,回家少不得要翻开来读一读。当然我既不可能读完,也无法读懂--这种书就不是为了让人读懂而写的。事实上,我觉得乔伊斯干脆就是为了让人读不懂而写的。不过尽管如此,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是有了一点物理学的联想。

  如果我们同意,大量使用隐喻、变形、拼贴、嵌套、互文、对神话和宗教主题的改造或移用等等,是后现代文学的重要标志,那么我们就不妨将一系列后现代作品视为一个连续谱。这个连续谱的一端,就小说而言,就是具有"正常"形式的--有故事,有悬念,有合理的情节,有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或者说就是人们能看懂的小说。连续谱的另一端,则是《芬尼根的守灵夜》。这两端的中间,是一系列从此端到彼端逐渐变化的作品。

  所谓"连续谱"当然只是从物理学借用的一个比喻。在我尝试阅读《芬尼根的守灵夜》时,在它不知不觉传递给我的迷乱状态中,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连续谱,其中有若干个闪亮点:《芬尼根的守灵夜》-《尤利西斯》-《万有引力之虹》-《小世界》……。他们从极端的后现代形式逐渐趋向"正常"的形式。"正常"的形式自然无须多言,而《芬尼根的守灵夜》则将种种后现代手段用到极致,以至于它一面被视为后现代文学的鼻祖,一面却连到底能不能算小说也长期争议。

  既然已经有了连续谱的联想,我就索性沿着物理学的"意识流"往下行进了。一段连续谱通常总需要沿着某个轴向展开,最常见的轴向当然就是时间轴。当我将上面那些闪亮点沿着时间轴排列,忽然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发现。

  通常认为《尤利西斯》完成于1921年,《芬尼根的守灵夜》完成于1938年。接下来,《V》,1963年;《万有引力之虹》,1973年;《小世界》,1984年。

  这几个简单的年份,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托马斯·品钦和戴维·洛奇都在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作家之列。品钦被称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他的长篇小说《V》和《万有引力之虹》中,但这两部小说毕竟还像个小说的样子,有基本的故事情节(尽管经常离题万里--其实也可以视为嵌套),读者基本上还能读懂。《小世界》是洛奇"学院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是1975年的《换位》和1988年的《美好工作》),也被视为后现代小说的名作,其中也大量使用了隐喻、互文、拼贴、神话主题等等,但他的小说比品钦的更容易读,更能吸引人,或者说,更像"正常"的小说。

  于是我们看到,乔伊斯这个后现代文学的祖师爷,以他病态的疯狂、自负和天才,继《尤利西斯》之后再度超越,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已将后现代手法用到了极致。祖师两度出手,就站上最高峰。在他身后,当后现代文学大行其道时,那些作家在使用各种后现代手法的同时,其实都在悄悄从乔伊斯所站的顶峰后退--品钦从乔伊斯那里后退,洛奇又从品钦那里后退……他们还是越来越愿意写能让读者看得懂的小说。

  这篇随笔本身,看来也越写越后现代了。在阅读的"回转"中,又回到了开头所说的低俗与高雅的"互文"。

  当年连载《尤利西斯》的杂志,就被控罪"刊载猥亵作品",那《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许多黄色段落,你怎么看?戴从容女士在为《芬尼根的守灵夜》撰写的长篇导读中,特意写了一节"乔伊斯为什么要写性"。她赞同这样的看法:认为乔伊斯是要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放入一切性的、色情的心理内容",试图"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性心理和性幻想都囊括其中"。她还为这种看法从弗洛伊德那里寻找理论支持。

  然而这只是猜测了"乔伊斯打算如何写性",并未解答"乔伊斯为什么要写性"。

  我比较赞同的解释是:后现代作者们有意在作品中模糊高雅与低俗之间的界限,比如将高雅主题用低俗语言表达,或将低俗主题以高雅形式反映,等等,以此显示大雅与大俗相通,这被认为是一种"解构"行为,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这让人联想到许多知识分子爱在饭桌上讲黄段子,看来倒也是相当"后现代"的--说不定这两者之间真有某种内在联系呢。

  最后我们还可以再"回转"到电影上去,其实很多所谓的实验电影,也有将种种后现代手法用到极致的,不过这样的影片通常都很少有观众,甚至得不到在院线上映的机会。当然也有得了什么什么大奖的,我奋勇看过两三部,都难以卒睹,只好放弃(因为它们会产生生理上的强烈催眠作用)。这类极端的后现代作品,也许确实是天才的疯狂,也许只是皇帝的新衣,谁知道呢?堕茵坠溷,全凭机缘,古人此喻,良有以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