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要助力更要定力

//m.zimplifyit.com 2013年02月04日09: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关戈

  【事件】 路遥之女暂拒设“路遥文学奖”

  【观点】 简单化地设奖评奖乃至透支资源、流于皮相,最终反而可能离作家原初的精神内核越来越远

  在著名作家路遥去世20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遥文学奖”日前在京启动。据媒体报道,路遥的女儿路茗茗却对此举提出异议,明确表示:“我不同意目前设立‘路遥文学奖’ ” 。而该奖发起人之一高玉涛则回应,会进一步与路遥家人沟通,希望该奖办下去。

  孙少平、孙少安、高加林、巧珍……路遥作品中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许多人的心里,特别是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以及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现实态度与人文情怀,曾长期鼓舞着一代人的精神追求。按说,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借以奖掖后来、传承精神,似乎理所应当。而在发起者的设想里,路遥文学奖也确实被定位为纯文学公益性质。为什么路遥家人会不同意呢?

  看路茗茗的表述,是“不同意目前设立” ,言外之意,是并不反对设立。媒体报道称,她不同意只是因为“觉得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万一出现了状况,不仅影响我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发起者良好的初衷” ,“哪怕是公益性质的,都会让我和家人面临很大的压力” ,“如果父亲在世,他也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

  一句“如果父亲在世,他也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知父莫若女。路茗茗的理性不仅显示出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对名利的淡泊,更保持了对一种精神的淡定坚守。当我们重读路遥,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细细体味,作家朴实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依然光芒闪耀。设奖并非不好,发起者可能也的确是本着良好的意愿去做事的,但路茗茗选择了拒绝。也许,这正源于她对父亲的深刻理解,从而选择了一种精神传承的方式。

  不可否认,在当下一些奖项设立过滥、为评奖而评奖甚至沦为利益链条之时,路茗茗认为设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是有她的理由的。纵观中外各大文学奖项,从诺贝尔文学奖、龚古尔奖到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无不有着一系列严谨而规范的运作、评奖机制,其严肃性和权威性更是历经社会考验。相对于文学发展的需要,更多的文学奖项自然为人所乐见,但如何更严肃而非盲目地、更规范而非潦草地设奖从而更有利有效地传承作家精神,的确值得深思。我们不乏“文二代” ,像冰心墓碑遭后人泼漆的事件至今让人心痛,利益当头“啃老”而丧失文化定力者有之,这就使路茗茗的“拒绝”显得越发珍贵。

  作为精神创造者,作家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无疑更具有永恒的价值。笔者并不反对设立文学奖,过分强调作家“默默耕耘”的工作属性显然有违常情。但纪念作家的方式有很多,以名字命名设奖只是其中之一。简单化地设奖评奖乃至透支资源、流于皮相,最终反而可能离作家原初的精神内核越来越远,这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就当下而言,文学需要助力,更需要定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