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上月底揭晓,获奖作品大部分为网络文学,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再度关注。
盛大文学本月又出新招,成立编剧公司,网络写手集体进军影视编剧行业,更引发了各界的热议。
这些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15年的历程,目前正发生着蜕变和转型,这些变化注定会给网络文学生态和网络写手的生存带来巨大影响。
“老作家”在默默转型
作家孔二狗这些天在机房里剪片子,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大嘴巴子》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将于今年9月上演。
这部影片讲述了落魄作家孔二狗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某文学网站侵权,一怒之下声称要打该网站老板一个耳光的故事。孔二狗说:“我想表达的其实是草根阶层向塔尖阶层的宣战。”
孔二狗2007年开始在网上连载《东北往事》系列,随后该书在图书市场走红,但孔二狗并不认为自己是网络作家。在他眼里,像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才是正牌网络作家;他和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尽管曾因网上连载作品而起家,但并不是网络作家,目前真正的定位应该是类型文学作家。
但无论怎样,孔二狗现身影视圈,却似乎暗合了网络文学作家的最新趋势:一些功成名就的“老作家”在转型,向主流、传统转型。他们或者选择传统写作方式,或者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兼而有之,有的干脆另起炉灶。
因《诛仙》一书一炮走红的萧鼎,最新创作并未选择网络平台连载,而是以实体书面目首发,而10年前,《诛仙1》是以网络小说形式与读者见面的。
从去年年初开始,萧鼎开始重新创作《诛仙》。这次重启玄幻文学之旅,萧鼎经历了整整5年的创作空白。“我的《诛仙1》写了160万字,整整写了4年多,之前没有任何经验。”萧鼎自认为,写这部小说消耗了大量精力和精神,甚至无法再继续写下去,于是干脆给自己放个长假。
这一歇便歇了5年,最终让萧鼎从网络写作中退身而出。萧鼎说:“《诛仙》这部作品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能让我专心从事自己喜欢的创作。”《诛仙1》2003年在台湾出版实体书,2005年在大陆正式出版,这些年销量一直不错,光是简体版就再版了4次。此外,《诛仙1》还以不菲的价格卖出了游戏版权和影视版权。
但萧鼎也坦言,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他再度回归其实难度很大。“最重要的是小说更新速度对作者要求更高了,我已无法跟上长时间、高强度的写作频率。一天三‘更’,一天两‘更’,最起码要一‘更’的频率,我觉得不太现实。”
当然,也有作家未像萧鼎一样选择退出,他们更多采取了“双轨制”。《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小桥老树,作为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家,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新作在网上连载了。
42岁的小桥老树实话实说,因为盗版太厉害,所以新作《侯海洋基层风云》一直没敢在网上连载,而是采取了线下写作的方式,直接出纸质书。“我是被盗版搞怕了,《侯卫东官场笔记》正版书只出了八本,而盗版书竟然出到了16本,现在,我的作品只要在网上贴出来,很快就会变成纸书。”
小桥老树说,他从未停止写作,自己的电脑里还存着40万字,全是未发表之作。但他同时表示,不会放弃网上写作。
新手被金钱叫醒而入行
“老作家”纷纷转型,并不妨碍新手不断报到。问题是,如今更多写手涌入网络文学行业,并未造成优秀作品的激增,反而是能入眼的作品越来越难寻了,这不能不说是网络文学的一大尴尬。这也是中文在线旗下17K小说网创始人、副总经理刘英曾经和上千名网络写手接触之后,并阅读过无数网络文学作品后的强烈感受。
仅以17K小说网为例,这家原创文学网站去年新增作者1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而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这家网站已拥有签约作者1万名,作者总数量已达到30万名。
刘英曾经组织过青年作者训练营,他因此有了一大发现,很多新手并不是因为有文学的冲动,有表达对世界看法的冲动,有传递内心感受的冲动而写作,他们中不少人是因为网络文学赚钱而写作。“我认为,他们的写作其实是被金钱叫醒的,这也造成了网络文学写作圈子越滚越大的现象。”
在与一些新手的交谈中,刘英还发现新手为了赚钱而采取一味模仿的路子。他们甚至还天真地打着如意算盘,别人写一部畅销作品能赚1000万元,那自己要是按照固定的套路写下来,自然会赚100万元。正是抱着赚钱的信念,许多新手开始了网络文学之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文学资深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作者数量在激增,而且作者的年龄也呈低龄化趋势。“我看到大量作者合同中,是附带家长同意书或监护人同意书的。”
大量新手的涌入并没有带来文学的繁荣,网络文学低质化倾向愈发明显。刘英说:“如果说过去10部作品中能找到一部较好的,那么现在要1000部作品才能看到一部较好的。”
正因为低质化作品大量横行,更让原创文学网站格外珍视优质作者资源的争夺。据介绍,网站和签约作者一般采取版税和买断两种方式,版税一般是五五分成,而买断则是买断作者一定时期内的作品连载及各种版权等。
为了笼络优秀作者资源,网站只好打起了稿酬不断攀升的价格战,这也令原创文学网站之间的暗战愈演愈烈。据知情人士透露,个别网络作家的稿酬竟然创造了一个字高达5000元的奇高之价,也就是说,每写1000字就能挣到500万元。
由于网站不断以高额稿酬相吸引,除了“大神”级作者,不少作者已很难从一而终,知名网络作家殷寻说:“网络文学处于混乱状态,真正能塌下心来创作的人很少,很多作者都是各种网站跳来跳去,如今到处窜的作者很多,很多是冲着订阅、冲着钱来的。”
攀上影视这个“高枝”
“老作家”的转型和新人的不断加入,都无法阻挡网络文学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潮流。和从前网络文学主要依赖读者订阅不同,现在网络文学正在不断向影视行业辐射,各种类型的网络小说在开拓娱乐文化市场方面表现出来的开拓力和生命力,令业界瞩目。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开玩笑说,网络文学这些年是攀上了影视这个“高枝”了。
侯小强算了一笔账,去年盛大文学销售了900多个影视、游戏版权,而目前正在拍摄中的电影、电视已高达百部,不仅如此,盛大文学这两年在影视版权销售上更是呈翻番之势。
按照侯小强的说法,目前盛大文学出产的一些幻想类、现实类、家庭伦理类、古装类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已经在荧屏上小试牛刀,像创下收视高记录的《步步惊心》、《甄嬛传》、《小儿难养》等多部影视作品,均出自起点中文网作者之手。
无独有偶,其他原创文学网站也纷纷开拓起影视版权市场。刘英以自家网站首发的小说为例,2007年首发的酒徒小说《隋乱》,影视版权费高达百万元量级,目前长篇剧目正在改编之中。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橙红年代》与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精神内核相近,也是国内第一本点击量过亿的网络小说,目前也正在进行影视合作改编。另一部惊悚文艺作品《鬼案组》,七八十万字的作品都是作者在手机上一个一个字写成的,该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将于近期在云南卫视播出。
从表面看,各家原创文学网站的收益都在不断攀升,但侯小强表示:“盛大文学和作者在影视改编上的收益,总体上还是比我想象的少,所以,我想让小说家变成剧作家,他们直接上手让网络文学变成剧本,这样带来的收益会更大。”
正是出于这种初衷,盛大文学于近日成立编剧公司,在业界轰动了一把。导演张艺谋听说盛大成立编剧公司,给侯小强发来短信“剧本是一剧之本”。侯小强认同这个说法,但他还有更新的理解,他认为,目前国内影视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剧种还是很单一,急需更类型化、更有结构张力和更有想象力的剧本。“网络文学十几年的发展,在用户培养上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他们希望看到这种全新类型的影视作品,接下来,影视行业理应接受、并且应该实现这种改变。”
在侯小强看来,网络文学本身具有文化社区、技术互动的优势,令小说家创作剧本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盛大文学拥有160万名作者,他们创作的作品每天会引发读者消费行为上亿次。这个庞大的数据本身就对剧本创作有直接作用。”侯小强以美剧《纸牌屋》为例说,《纸牌屋》是美国NetFlex公司在分析3000万次用户搜索操作,以及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间、方式、偏好和使用终端等数据后,最终购买英国BBC的《纸牌屋》版权并进行本土化改编。侯小强认为,基于“大数据”的方式同样可以为中国影视制作所用,而盛大文学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平台无疑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网络文学不仅攀上了影视“高枝”,而且和视频网站的接触也开始日渐亲密。腾讯网近日购买了《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等两部网络文学作品,准备改编剧本,最终在腾讯视频上播放。腾讯网相关人士说,购买影视作品对于视频网站其实很不合算,高额版权未必带来大量点播率,因此,一些视频网站已从源头开始,自选作品、自己改编、自己拍摄制作。这在未来会成为一个趋势,这也是一大商机。
当然,网络文学与视频网站联姻,能否再创商业奇迹,目前还是个谜。
纸质出版呈低落之势
有火热,必然有冷落。网络文学以极大热情和能量向影视、视频辐射时,曾经最先带动网络文学向传统产业辐射的纸质出版,已大不如从前了。
前些年,《诛仙》带动了玄幻文学的火热,《盗墓笔记》、《鬼吹灯》又催生了悬疑小说的热浪,《明朝那些事儿》赋予了虚构历史的热潮,随后,穿越、宫斗、言情、职场……一个个类型在出版市场纷纷走红。但近年来,虽然这些类型都还在,却难有超级畅销书再度出现。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第一编辑中心总经理南北认为:“相比前两年,网络文学的实体出版要低落了。”
磨铁公司第四编辑中心营销推广经理张爱华清楚记得,公司每年都会召开专题会,预测来年网络文学主打类型,但在去年的专题会上,却没有任何预测结果出炉。“我们自己也很模糊,不知道哪个类型会撬动读者。”
即便是一些写作相对扎实的网络作品,也遇到了出版困境。张爱华说,磨铁去年曾经推出一本军文小说《活着说再见》,有着大量出版经验的磨铁公司很看好这本书,并进行了大力度的市场推广,但并未获得应有的市场反馈和读者认可。反而是一本大家并未注意源于网上的心理励志类读物《自控力》火了起来。
一方面是网络作品的内容质量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读者群的变化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也是网络文学实体书出版遭遇瓶颈的重要因素。张爱华分析,70后、80后作为网络小说的铁杆读者已经长大,而正是这类人群还保持有纸质阅读的习惯。像85后、90后这些更加年轻的一代,往往选择电子读物,其阅读也更偏于碎片化。
此外,挖掘新人的可能性更少,也让网络文学的实体出版缺乏新鲜血液。南北认为:“新人冒头远不如前些年密集了,那个时候网络文学刚刚兴起,该出来的人也都出来了,该占的山头也都占了,如今很难有新人的空间。”而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市场上,萧鼎、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资深网络作家的旧作不断再版也依然畅销,即便是这些老人的新作也依旧表现不俗。
记者手记
未来或不再有网络文学这个词儿
多年前,如果身为网络作家,很有可能惨遭未来丈母娘“踹”出门的厄运,而如今大声说出自己是网络作家,可以抬着头、挺着胸,因为能坚守自己的梦想,还能带来稳定的收入。这些年,网络作家已然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当然,采访过多位职业网络作家后,他们也告诉我,像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上那些顶尖作家,只是极少的一拨人,更多的还是金字塔尖下面的芸芸众生,这些坚持数年不放弃写作的作者,单靠网络写作养活自己是绰绰有余的,但要养活一家子人,包括孩子、房子、车子,压力还是很大。
无论怎样,经过15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悄然发生了蜕变,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网络文学萌芽的那个年代,主流渠道的娱乐产品还处于稀缺的境地,需要有廉价的娱乐产品来填补空白,而网络文学的出现恰恰给当时的年轻人带来了狂欢的盛宴。
一位网络文学资深编辑形容说,网络文学其实是舍弃了声音、画面的文字脚本,年轻人电视剧看不到,就看看剧本,因此,网络文学的表象是文学的复兴,其实质却是廉价、初级的文字娱乐产品的盛行。
正因为如此,在那个读者需求大大高于产品供给的年代,一部书就能成就一位作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如萧鼎、天下霸唱等等,无不是幸运儿。
15年很快过去了,当年的读者已经长大,他们结婚生子,当上了爹妈,一位资深网络文学编辑这样说:“用户现在长大了,如果不向这些人的需求靠拢,不改变供应,网络文学也快混不下去了。”何况不仅是读者在成长,而且,主流渠道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已经愈演愈烈了。不能不说,随着多样化娱乐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侯小强就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在他看来,尽管网络文学市场化程度很高,但是,网络文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商业化进程才刚刚开始。甚至像盛大文学这样的著名大企业,无论是公司规模和收入都不是很大的量级。而且他还认为,从网络文学主流化、国际化程度来说,同样也是刚刚开始。
网络文学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也吸引了更多竞争者的到来。但是可以说,原创文学网站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缺乏公开化、透明化的行业规则,为了一家独大,为了抢占市场,甚至会以伤害网络文学发展生态为代价。因此,为了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网络文学创作面临着变革,文学网站也尚需洗牌和整合。
作为高度商业化的网络文学,个人作坊式的写作方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多年来,网络作家每天至少要更新六七千字,只会多不会少。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皇甫奇说,他每天会写一万字左右,多的时候熬夜甚至写一万五千字或两万字。他觉得,作为专职作者,如果长期不更新,会流失不少读者,同时也会手生,甚至可能错失网络主流的敏锐触觉。但现实是,随着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发展态势,门槛会越来越高,用户也会越来越挑剔,在创作中,有很多技术细节,是新人所不知道的,为了达到稳定的质量和数量,团队化的创作模式将是未来的趋向。
主动地更大幅度进入主流渠道也注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原创文学网站原本是以丰富娱乐故事立命,但随着娱乐产品的极大丰富,廉价、单一的文字产品越来越难有存在价值,这是所有网站都面临的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有人预言,网络文学行业日后将越来越不像文学行业,反而越来越像一个综合娱乐供应基地,自己出书、自产电视剧、出品有声读物,多级、多系列的用户将成为未来的常态。甚至有人预言,也许10年后,将不再有网络文学这个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