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小剧场话剧的活力值得珍惜(徐坤)

//m.zimplifyit.com 2013年04月26日09:5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坤

  每逢开春,城里头的时序物候农事亲情规律,是浩浩荡荡春运大军挤着走又贴着来,是国家大事定盘子红墙绿瓦玉兰花含苞绽放广场外。这个时节,不太适合将人间真情虚化为喜剧的庞大阵容排演和上市。然而2013开年第一季,在众声喧哗抑或是屏声敛息里,首都舞台的小剧场话剧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小剧场的戏,以其轻捷,以其明快,以其热切,以其迅疾,恍如城市钢筋水泥玻璃幕墙森林中的一乘快骑,打着响鼻,吹着唿哨,蹄音嗒嗒,鬣毛振奋,鼻息吼春雷,蹄声裂寒瓦,如长风、如细雨,在干燥雾霾的城市里迅疾掠过,时时掀起阵阵涟漪。

  于无数个浸淫于戏院的夜晚,搜罗出一部部振奋人心的好戏:至乐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驴得水》和《破阵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资本·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解药》。它们恰巧覆盖了从民营到国企、再到传统国家事业编制院团的创作。每出剧的风格,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戏都是好戏,都不约而同指向人性的本质下解剖刀子。由一群“70后”年轻人注册成立的“至乐汇”,自愿投身于舞台剧事业,自编自导自演,出手不凡一鸣惊人。《驴得水》写民国年间的故事,《破阵子》写辽宋边境的故事,借古代的壳,装现代的酒,嬉笑怒骂,闪展腾挪,切中时弊,警世惊心。人在朝代更迭与际遇转变之时的人性大暴露,择机生存的慌张、世俗、贪婪与卑下,都被编导毫不留情大起底。戏里最终剩下那些天真浪漫的女性能够坚持理想,并不惮于成为历史的牺牲和献祭。每看到会心处,都不由得为年轻人抚掌叫好。《解药》是北京人艺实行制作人制度后的第一部戏,保持了北京人艺的端庄老派范儿,由年轻女作家吴彤编剧。两个男人的戏,心理医生和房地产商,怀揣“爱无能”不可告人之病,互为镜像,互为解药,泥淖里的艰难救赎,狼狈而猥琐。然而由于倾诉中的同情和善意,由于相互之间人格践踏的快感和惺惺相惜,于施受虐的快意恩仇中他们猛醒和顿悟,最后以心理医生的死而换得地产商的治愈。这是一出现世里的残酷物语,在引人发噱之时又令人深思。

  上话中心的《资本·论》明显带着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转型期的特色,戏里戏外,强行按捺着面对体制与市场的“适”与“不适”。从经典著作化用过来的戏的名字上可看出,其欲在正统与解构之间寻找定位。它可以称为“元话剧”,关于话剧的话剧,剧的情节就是剧院要改制,一个小演员号称能找来钱承包。最后结局是承包剧组的小演员铲平剧院,以文化产业的名义开发房地产,剧院经理因失业而失落之中领众人唱起《国际歌》,由此批判资本对艺术的扭曲和对心灵的戕害。《资本·论》在形式上也具有实验性,将话剧、音乐剧捏合到一起,有说唱、蹦跳,肢体语言丰富。演出当中有现挂、噱头、互动、煽情、邀掌声……笑料包袱等小剧场元素俱全,充分体现人物的内心纠结和自我批判。

  从国营到民企拿出的这些力作中可以看出,一出剧之所以成功,吸引人和打动人之处,皆是因为写到了人性救赎的力量。没有信仰的时代,道德拯救是自我救赎的惟一良方。同时,这些戏也让人看到了民营的灵活与国营的尴尬与重新定位。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有多大,禁锢之中的解放有多宽,救赎的力量就有多强,戏剧就能走多远。(徐 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