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粗制滥造的国产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引起观众反感,受到专家学者的批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表示:“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是影视创作的宝贵资源,书写和表现它也是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近期以来出现的个别创作态度不严肃、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创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予以纠正。”
当下,在某些文艺工作者打着艺术追求或创作自由的幌子,偏离艺术轨道和道德底线的时候,及时有力地干预非常必要。检视我们的荧屏,某些国产抗战剧真是越来越雷人,英勇善战的抗战军民也真是越来越神奇。以至我们的网友都在调侃:“抗战雷剧中的女演员越来越时尚,南泥湾里啃地瓜的女八路涂着睫毛膏,描着人工细眉,秀发随时飘逸,扛着用不用得着都拧上去的狙击镜枪械。鬼子都弱得恨不得一口痰就能吐死一串。鬼子既然这么弱为何还打了八年?”还有网友吐槽:“看抗日影视剧的感受,那就是开心、好笑、好玩,战争在我印象里就是儿戏,一点都不艰难残酷。八路军战无不胜、无坚不摧,日军愚蠢无能弱不禁风。看过美国人拍摄的二战影视剧,才真正感受到当年日军的顽劣。而在我们的国产抗日影视剧中,日军简直就像蚂蚁,毫无人样,猥琐无能得很。我们的抗战剧太儿戏,让人看得不知所云。”
反观以前的国产抗战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51号兵站》《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基本都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敌我双方的情形。但到了新世纪以降,电视剧中出现的种种雷人桥段,显然是创作者想要给作品添加一些娱乐性佐料。按理说,带有喜剧元素的电视剧,只要适度,只要不过常识底线,倒也未尝不可。但是,任何事物都要遵守适度原则,对于严肃重大的抗战题材更是如此,过于强调娱乐性显然不合适。抗战剧这几年呈井喷之势,当谍战、宫廷、家庭、苦情轮番登场,好戏唱完缺乏新的刺激点以后,许多影视剧创作者就开始盯住“戏说抗战”这个市场制胜“法宝”,其利益链条背后乃是一种浮躁功利心态在驱动。
为什么“抗战雷剧”能够受到一些电视剧制作人持续不断的青睐,正如业内人士指出:一是抗战题材剧收视率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是受宠;二是最赚钱,抗战剧已经成为投机者的热土;三是出剧本快,打打杀杀的不需要太多细节推敲,只要有一个大框架的故事即可;四是一般的抗战剧投资小,只要选择在影视城拍,就能解决全部场景,扮演鬼子的演员还可以反复循环使用。
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剧。而2013年在横店拍摄或已拍完的抗战剧有增无减。用编剧高满堂日前参加一个编剧会议时的话说,“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有位“横漂”四年的群众演员坦言,去年他总共参与演出三十几部抗战戏,演了两百多次鬼子,最多的一天“死”了八回,刚上场一枪就被毙了的情况不少。
笔者认为,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雷剧”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