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始祖像记
炎黄二帝,华夏始祖。黄帝繁衍于北国,炎帝发祥于南方。稽古之传,炎黄争帝,三战血流漂杵。尔后两大部落化干戈为玉帛,由对抗走向互敬。炎尊黄为中央天帝,黄尊炎为南方天帝,代行中央天帝之责。自此民族融合,两大部落带领生活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所有氏族,共同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曙光。
炎帝神农故里处大洪山中,江、汉、淮三水萦带。中国山势与水脉,大都自西向东,腾挪跌宕,万里不绝于势。唯汉水与大洪山,皆自北向南,回环俯仰之间,皆有别致。故汉江者,实乃连通黄河长江两大文明之母亲河;而大洪山,乃雄踞中原之华夏龙脉。山近淮者,有枣阳雕龙碑古文化遗址;近江者,有荆门屈家岭古文化遗址。两者皆方国史前,古人类城市之发端,农耕之雏形。亦佐证炎帝神农诞生于随,传播农业文明于江汉之间。
近年来,随州市委、市政府应进运,顺民意,精心筹划,采众之长,聚众之力,创办世界华人炎帝寻根节,旨在追颂始祖,祭祀先贤;传承薪火,凝聚人心。至今已历四届,影响渐宏,声闻遐迩。如今已被批准为国家祭祀名录。
寻根节创办之初,炎帝神农故里建设基金会诸同志便以塑造炎帝神农始祖像为己任。四方奔波,募集巨款,此中辛劳,不一而述。历时三载,设计始祖像高九十五尺,寓九五至尊之意。基座高四十二点六尺,寓炎帝神农诞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而炎帝神农之塑像,则以最佳之古绘为蓝本:慈祥中显仁义,朴实中见智慧。
当此时也,炎帝神农始祖像落成于烈山之上,神农洞之侧,雄峙始祖殿之左,俯瞰山川大地。我辈来此,一观而知气象,一拜而生肃穆。始叹始祖威仪,于此接迹于后世,功不可泯。
圣像落成已历三寒暑,赞画者嘱予作文以述根由,遂成此记。
遗爱湖记
黄州古城之东,有三湖负郭。曰东湖、西湖、菱角湖。素为羽凫棲息,鸥鹭行藏之地。往昔水路淤塞,岸筑嚣杂,绝非胜地。丙戌年秋,地方为政者研判三湖形制,融苏东坡诗词意境,允为市民造一怡情养性之园。并依东坡先生《遗爱亭记》之哲思,更湖名为遗爱。凡阅八载,凿奇伐乱,十二景成。村野之湖,遂为上品;云霞满眼,蔚为大观。
湖之缱绻,不在富贵而在清旷;水之蕴藉,不在空阔而在曲折。遗爱湖采众湖之妙,随意赋形,结山水之大缘矣。
若夫朝夕晤对,坐茶烟袅袅,披竹影重重。看熹光萌生玉树,晨露滋润幽兰,禽鸟时鸣芳径,雁阵惊穿江柳。忽而一蓑烟雨,散人归去,且携半壶老酒,来就清风。更喜明月之夜,听歌琴岛;北斗斜时,问稼松风。
春之花,夏之荷,秋之叶,冬之雪,四时结伴。沿数十里湖岸,参参差差,铺开千轴图画;纷纷扬扬;洒出万种风情。临皋台上,揽千丈碧水洗英雄块垒;芸香阁内,瞻四围风雨涤君子情怀。
胜景澄心,在雅能易俗;一方福祉,在官欲利民。故柄政之绩,不在时誉而在青史;宦海作为,不在自夸而在民意。履职首在奉公,去后方留遗爱。此乃太史公所赞之循吏也。当山水知音而不狎,圆百姓之梦而不怠。此种遗爱,方能传诸后世。是为记。
沁香斋记
武汉东湖,素为旺地。汉口开埠以来,渐成名胜之区。虹影波光,荟萃荆花棣萼;琳官佳构,泰半寿诸梨枣。近有执事者,欲续前人燃藜之光,于东湖园林内,再造宏轩一所,曰沁香斋。与园中梅岭、南山、百花等著名旧筑毗邻相望,品位韵致,各臻其妙。
沁香园坐南朝北,前临长街,后依深园,长街红尘之外,江流浩荡;深园蓊郁之中,湖光潋滟。珞珈山隔水而枕,江汉关越江而屏。东之高处,乃元帅朱碑亭;西之肘腋,为诗仙放鹰台。人杰地灵,莫过于斯。
循辟雍之理,明堂之规。沁香斋环屋融景,四面皆阳。既有泉石之逸,亦得人文之蕴。一础一石,一门一窗,无不中西合璧;一花一木,一柱一廊,尽见匠运神工。
耽于此,有情可溢,有兴可储。葵藿同倾,犹得春风半面;蒹葭颂咏,且喜秋水伊人。旧雨重逢,又剪西窗之烛;新朋乍会,再续合浦之缘。樽酒留连,神仙暂驻;莼鲈怀思,游子归家!
天下修心者,莫不与社稷相通;世间养性者,莫不与山水相契。为官者常怀惠民之德,秉政者难求勒石之功。然诚心推毂,不弃葑菲;勤勉用事,小中见大。入此沁香斋,既得滋润心脾之花香,亦赏怡养性情之心香。徘徊既久,不免感叹,东湖福地,又添一掌上明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