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开花墙外红
网络文学,“文坛陕军”之殇
陕西是八百里秦川,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提及这里,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厚重”“深沉”这些字眼,然而这里却走出了多位优秀的我国第一代网络作家。陕西是文学重镇,提及“文学陕军”,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主流作家绝对是不容回避的,他们在中国文坛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然而李寻欢、俞白眉、谭易等网络作家也不容忽视,所以在回思“陕军东征”20年走过的路时,我们将目光也对准了这些一直以来,没有太被重视的陕西网络作家们。
本报继续征集
读者“东征”记忆
本报讯 (记者张静 实习生潘瑞雯) 如果不是细细梳理,我们还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网络作家都来自西安。他们也是“文学陕军”的一员,为陕西文学的发展做着自己的独特贡献。
本报继续面对读者征集“陕军东征特别记忆”,除了对传统文学有话要说外,如果您对网络作家还有自己的观点要发表,您有在网上追过小说的经历,有曾被网络小说打动过,甚至有由《第一次亲密接触》和《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引发的网恋的记忆,我们欢迎您的分享。欢迎您与本报官方微博互动,@西安晚报或@西安晚报文娱新闻,留下您想说的话,或者添加西安晚报官方微信“xawbwx”留言,晒书、晒照片、晒故事,我们都将悉心整理,还将有互动奖品赠出。
“陕军东征”6年后
陕西走出了第一代网络作家
说起来,网络文学的“开山鼻祖”就是那本著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横空出世,痞子蔡的爱情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吸引进网吧,以至于“网恋”成为当时最流行、也是让家长最头疼的社会现象之一。就在痞子蔡“鼻祖”着的时候,有个宁波女孩用兼容机写下《告别薇安》《七年》,引发网友热捧。这个网名“安妮宝贝”的女孩,迅即与痞子蔡齐名,也正式将网络文学风潮带入了内地。
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被称为“东征陕军”的“三驾马车”,这似乎是个经典性的称谓,然而“陕军东征”6年后的1999年,另外“三驾马车”横空出世,他们就是“网络文学三驾马车”——李寻欢、宁财神和邢育森。巧合的是,李寻欢当时由西北大学毕业,正在西安某网络公司工作,是“网络文学陕军”的旗帜性人物,也正是他,让陕西文学的辉煌从传统跨越至了网络。若干年后,有人回忆起1999年在西安的一次大型网友聚会上,主持人问大家最想见谁,全场700名网友同声呼喊出“李寻欢”这个名字,那样的场面,至今想来都令人感到热血澎湃。李寻欢何许人也?现在可能很多人不再知道,因为“李寻欢”这个名字已成了过去式,现在更多人叫他路金波,对,就是著名出版人路金波,王朔、韩寒、安妮宝贝的幕后“东家”,和女星赵子琪结婚生子而占据娱乐头条多时的路金波。正是在西安期间,路金波完成了他的网络文学作品《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边缘游戏》,成为第一代网络作家的代表人物。
第一代网络作家功成名就者寥寥可数,可西安人却不在少数。除李寻欢外,还有位来自西安的网络作家——俞白眉也是红极一时。如果说李寻欢还是一位生活在西安的河南人,那么俞白眉则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白眉小说》《金牙评论》《洪水退去之时》都是他的代表作,不过现在的他已经远离了网络,成为知名编剧。
从1993年到2013年,20年间陕西文学一直在路上,陕西网络文学其实也从未停歇,人才辈出。2004年,李寻欢的“师弟”、正在西北大学读书的李傻傻神秘莫测地出现在了网络上,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几乎同时推出他的作品专题,媒体评价他为“少年沈从文”,著名作家马原称他为“80后五虎将”之首。2004年,还没大学毕业的李傻傻推出了长篇小说《红X》,首印20万册。2005年6月,他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同样是在2004年,另一位陕西网络作家横空出世,谭易以一部《红纸伞》震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版块,绮靡华丽的文字迅速在网上集结了百万“伞兵”,受到了热捧。近年来,还有一位正在登场的本土网络文学作家——柳如烟,她的《宫斗·青蔷天》《青春成灰》也受到了网友的热情推崇。
墙里的花墙外红
“陕西文坛于我,彼此都很生分”
“坦率地说,我对网络文学是陌生的,作为评论家,这是我的软肋。”这是记者在采访著名评论家李星时,他的肺腑之语。尽管我省已经走出了多位优秀网络作家,但这些网络作家似乎都没有向主流文学靠拢,确切地说,这些网络作家大多都不是作协会员。在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网络作家都已跻身中国作协的情况下,陕西网络作家偏离主流文坛,不能说不是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尽管走出了这么多优秀网络作家,但外界普遍认为,提及网络文学大省,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上海等地,陕西只能说是传统文学的重镇。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长吟告诉记者:“作协不是不关注和重视网络作家,只是确实没有形成气候。首先陕西网络文学的阵地太少,‘榕树下’‘天涯社区’等网站都是外地的网站,陕西有陕西作家网和中国散文网等文学网站,但影响均不大。而且就陕西而言,无论是作协还是出版社似乎都没有主动在网上发现作家、作品的习惯,网络作家又不主动向作协靠拢,导致陕西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不太系统。”陈长吟说作协曾举办过网络文学大赛,也和西部网联合推出《陕西青年散文选》,“作协也在努力,出过书、举办过大赛,但作协的功能也仅限于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也许是因为陕西传统文学太过强大,陕西网络文学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作家更多都在单打独斗,作协没有主动邀请网络作家加入,而网络作家也不主动向作协提交入会申请,双方好像井水不犯河水。网络作家谭易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他为什么不申请加入省作协:“我对作协充满爱戴和敬畏,从不抵制。只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加入作协,从没申请过,也没被邀请。我是文学独行侠,适合自由发展,写小说需要独处。”因云南向谭易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创作《龙凤驹》《爱在香格里拉》《我在泸沽湖等你》等多部电视剧,所以谭易目前已离开陕西,在云南生活。他坦率直言:“我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陕西文坛于我,彼此都很生分。虽然西安是我离开后最想念的地方,我也想回去。”
虽然是网络作家,但谭易认为自己和传统作家没什么区别,“我的长篇小说《红纸伞》的重要章节都是先在《十月》和《读者》发表过的。但我和其他网络作家稍有不同,因为无论是写作《红纸伞》还是另一部长篇《龙凤驹》,我和传统作家一样,都是完整地写完作品,一改再改,觉得够出版水准了,才拿到网络上发表的。”
虽然也曾泥沙俱下
但网络文学是文学生态的一环
李星告诉记者:“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文学、市井文学、行业文学等和传统文学共同构成了文学的生态系统,网络文学不能代替纯文学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但它也是文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是传统文学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记录和传承是‘主餐’的话,那么网络文学就是‘快餐’,谁也不能说快餐不好。但网络文学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是有自己的问题的,网络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容易被读者左右,如看到读者喜欢色情、暴力的内容,往往会添加类似内容,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文学信仰去记录和传承时代精神。但我们必须清楚,网络文学也点燃了不少年轻人的文学梦想。不过陕西文坛,包括评论家对网络文学都过于陌生。”
成为一名网络作家,谭易坦言他也曾有自己的无奈:“《红纸伞》动笔于1990年,完稿于2000年。真正十年磨一剑,是我的青春之作,喋血之作。完稿后我就交给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只因出版社条件过于苛刻,整部小说拦腰砍,只出上部。我就放弃了走传统出版的路子。手稿压在手上三年,到2003年,因为有安妮宝贝、慕容雪村之类的网络作家在互联网获得成功。我自认《红纸伞》在网络一定能红,就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版块连载,引起轰动,才引起出版社重视。”他现在并不为自己是“网络作家”而自卑,他甚至说:“我感谢网络,为自己是一名网络作家而自豪,为自己不拿国家工资、在网络发表作品、改变命运且主动纳税而骄傲。网络作家不比传统作家低劣,传统作家也不比网络作家优越。作家是靠作品吃饭的,和名分无关,如果没有作品,在作协体制内当一个传统作家,日子也不会好过。如果总有作品问世,能在网络蹿红,再在传统出版社出版作品,进军影视,也很过瘾。”
谭易也坦言:“眼下更多的网络作家,还停留在写手的状态,底子太差,养不活自己,也坚持不了太久。很多人连昙花一现都没等到,就放弃了。有些网络作家,可能是储备太少,所以太过浮躁,网络习性太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陕西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网络作家,但现在有些人已经离开陕西,有些人已远离文学,远离网络,而陕西的主流文学又太过强大,所以外界对网络作家关注度不够。陕西目前最稀缺的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后扛鼎的继扬者,但很有可能这样的继扬者会在网络上横空出世。”
记者张静 实习生潘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