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戏剧修养的贫乏或者说对戏剧艺术营养的漠视,往往是当下一些小说存在的问题,也是读者抱怨小说“可读性差”、“越写越长”、“连故事都写不好”、“结构能力差”的原因之一。无论从小说的发展历史还是从艺术形态特征来考察,小说向戏剧汲取营养都是很有必要的。戏剧与小说在人物、冲突、情节、情境、对话、意象、场面、结构等很多方面有共通性,但因媒介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双方如果能从对方汲取艺术营养,简言之,戏剧增强文学性,小说增强戏剧性,那就会对充实、提升各自的艺术品质有所裨益。
小说是可以有戏剧性的。我们阅读或评价一部小说,常常用“很有戏剧性”来评述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细节,为什么不说“很有小说性”呢?小说性可以用“艺术性”、“文学性”来代替,但戏剧性所表达的意义远远大于人们日常化的表述,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或者替换。作家创作有时会不自觉运用了戏剧原理,使小说呈现出戏剧性的品质,如果戏剧性能够增强小说的艺术性,研究“小说中的戏剧性”,并倡导小说家自觉运用戏剧性原理进行创作就很有必要。
小说中的“戏剧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偶然性、巧合性”等日常化的表述意义,这只是戏剧性最浅显的外在含义。这里说的“戏剧性”,主要从创作方面来考察,并且更多地从文学和美学的范畴来衡量。戏剧性不仅表现在戏剧各种基本的艺术技巧中,也蕴含在戏剧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中,体现在戏剧主人公的性格、行为、心理活动的方式和过程中。因此,戏剧性不仅是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结合,也是“动作”、“冲突”、“情境”、“悬念”等的叠加,更是剧作对于人性、人情、人的命运模式的直观建构。由于角度不同,戏剧性也呈现出内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一台两三个小时的戏剧仿佛是一部精致的小说,它要在两三个小时内推进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个性的人物,表达思想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与戏剧的艺术功能、精神价值是一致的。只是,戏剧比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着更多重的限制,因而戏剧在艺术追求上的设定更加严格。有一种理论认为,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的确,在艺术手法上,戏剧比小说有更多重的限制,比如,时空的限制、表现媒介的限制、叙事方式的限制、效果的限制等。而从人物、冲突、情境、情节、意象、场面、结构等方面分析优秀小说中的“戏剧性”,探讨小说创作中戏剧性存在的可能和必要,倡导当前小说从戏剧中汲取营养,引领小说家自觉运用戏剧性原理,研究“小说中的戏剧性”,就显得很有必要。用艺术的手法、以文学的方式来表达创作意图,是小说的基本诉求。今天,由于网络等传播平台的大大开放,小说也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形,艺术品质的鉴别难度加大,在这样的氛围中,提倡小说向戏剧借鉴,具有特殊的意义。
文学是很多艺术门类的基础,反过来文学向戏剧学习也很有必要。一个作家在有了一定量的作品呈现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是很多作家面临的困惑。作家的知识结构全面优化,创作才能触类旁通。戏剧艺术也是其中的一味营养,而且从艺术特征、创作规律、艺术功能上,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可借鉴的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