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面对沉默——致上海书展读者(毛时安)

//m.zimplifyit.com 2013年08月21日11:13 来源:新民晚报 毛时安

  十年了。十年里的每一个盛夏,扑面而来的书香和简直难以抵挡的酷暑,一起来到我生活的这座远东第一都会。在举办书展的这座巍峨气派的俄式宫殿建筑里,我感动于上海人读书、爱书的热情。

  四十多年前,也是那么炎热的夏天,却是文化最萧瑟的寒冬。年轻的我,在十五支光的微弱灯光下,光着膀子,一个人坐在朝北的房间里,汗流浃背地抄写着能够借到的每一本书。它们大多已破旧不堪,封面褴褛,缺张少页,字迹模糊,不知经过了多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的手。我和普希金、高尔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契诃夫、梅里美、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人物不期而遇,倾心交谈,倾诉我的苦闷和愤懑。向往着英雄的斯巴达克斯,向往着达吉亚娜飘然而来的优雅妙曼的身影。虽然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书在我面前展开了一条昭示前方的隐隐约约的小路。四十多年后,我翻阅当年留下的十几本笔记,在那些还未定型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笔迹里,我看到了年轻的我,和曾经的那些读书岁月。我有幸一路走到今天,就是那些书拯救了一个工人的儿子的灵魂。

  书,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岁月。人类有今天,也就是靠着书籍记载的文明一步步走过来的。书,还同时浸泡、塑造着人的心灵、气质,赋予人以一份独特的美丽。因为工作,每年盛夏我都要去看望一些老艺术家。2007年,我去探望一生指挥过几百部电影音乐的指挥家陈传熙。他家住在五原路一条弄堂的深处。孩子远在国外,虽然是老洋房,但屋子里显得灰暗、空寂。唯一吸引我的是房间中央圆桌旁坐着的一位老太太。膝上覆着一条毯子。见我进去,她在椅子上欠了欠身。不言不语,端坐在那儿。窗口的一束光投在她身上。仿佛黑白影片里的经典画面。极其不俗的气度,像巨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觉得她的沉默,就是一部深邃的历史,一部没有解读的传奇。陈老说,我92岁了。转过身,他略带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太太,她比我大两岁,她是邵飘萍的女儿。他的声音不高,但对我不啻是晴空里的一声惊雷。原来她就是20世纪初中国新闻理论开拓者奠基人,《京报》创始人邵飘萍先生的女公子邵乃偲。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却奈何不了书香浸泡出来的她气质的美丽优雅。四十岁上下时,也因工作,我一度常去王元化先生府上讨教、约稿。那时,他夫人张可先生尽管已经严重中风过了,但每次见到张先生,都是一尘不染的高雅。雪白茂密的短发下,一双乌黑得极其深邃感人的眼睛。她一生跟着元化先生承受苦难,从无怨言,有的只是宽厚仁爱。在他们最困厄的岁月里她翻译了研究莎士比亚的文献。我和张先生见过许多次,几乎从来没说过一句话。不管是坐着,还是在屋里走动着,她总是那么安详那么安静,一股清气飘然而至。如今,她们两位都已作古。

  腹有诗书气自华。物质可以漂亮你的外貌,书香却能熏染你的灵魂,熏成一缕隽永的心香。读书是件孤独、沉默的事情。但读书,能让一个人的沉默也变得令人惊心动魄,变得永远不能忘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