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那些可爱的援疆人(孙晶岩)

//m.zimplifyit.com 2014年06月27日10:4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孙晶岩

  也许是我的名字里有个“岩”字的缘故,骨子里便对青山产生了一种依恋。我像个山的信徒迢迢千里捧着我的虔诚朝拜过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只要一扑进山的怀抱,我的眼睛便湿润起来,心也鲜活起来,我的灵魂终于走入归附。

  22年前,我应总后宣传部之邀采访戍边军人,在14个可供选择的采访地点里,我毫不犹豫地把视点瞄到了昆仑山。我选择冬天上线,为了亲眼看一看昆仑山在严冬时的脸颊。我走的是昆仑山南缘那条神奇的天路,逐个兵站、泵站采访,由青海至西藏,从格尔木翻越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巅抵达拉萨。22年后的今天,我应北京文联及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之邀采访援疆人,又一次见到了昆仑山,这回也是在冬天出发,由新疆进入,来到了昆仑山北麓。

  莽莽昆仑横空出世,是万山之祖,冰山之父,是滋养中华文明的江河的源头。我徘徊在昆仑山脚下,只见赭石色的岩石赤条条地裸露着,几蓬黄褐色的骆驼草从石头缝里顽强地探出头来。昆仑山的额头常年白雪皑皑,白雪融化后浇灌着脚下浑厚的土地。昆仑山生长着世界上价值连城的矿脉,山崩地裂后滚落到山脚,经过河水的冲刷、生命的裂变,诞生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玉石——和田羊脂玉。

  我痴痴地凝视着昆仑山,在和昆仑目光的相撞中,我吮吸到了人与大自然亲和的力;我静静地谛听着昆仑山,在和昆仑韵律的变奏中,我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对抗的力。

  昆仑山叛逆了平地,在沉默中悄悄地长高,而沉默也是一种力量;昆仑山回报了平地,在凝滞中投下了参差的影子,于是,大地失去了平庸,而参差却是一种奇美。

  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的窗户与昆仑山近在咫尺,我每天都要与她深情凝望,又见昆仑,感慨万千。22年整整是两代人,这两代人的共同点是年轻,热爱祖国,充满激情,富有朝气,好学上进,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北京人在和田,不是426名援疆干部在单打独斗,他们的辛勤汗水只是北京援疆的一个缩影,在援疆人的身后,屹立着2000万北京人民这个坚强后盾。多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前方后方互动,才有了今天灿烂夺目的援疆成果。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累计完成投资达49.11亿元,着力惠民,使和田各族人民的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4年来我四下和田进行田野调查,每年在那里住一段时间,累计待了半年,与昆仑山朝夕相伴,与援疆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度过了夏天、秋天和冬天。我爱昆仑山,更爱昆仑山脚下的援疆人。昆仑山可以作证: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来自北京的援疆人,他们努力践行“北京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奋斗在和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条战线上,把辛勤汗水洒在了茫茫戈壁,他们将满腔热血输送到遥远的边疆,像昆仑小草那样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昆仑山旁创造沸腾的新生活。新疆因为有了援疆人而更加美丽富饶,和田因为有了援疆人而更加壮丽辉煌。

  (《西望胡杨》 孙晶岩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