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网络文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除了较早经营网络文学的盛大文学系列网站、中文在线以及门户网站文学频道之外,熟悉网络文学产业的人都见证了各路大资本争抢“肥肉”的历程,好似一股淘金热潮:不仅网络三巨头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布局———百度收购了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腾讯联合起点创始人巨资打造“创世中文网”,阿里巴巴旗下推出“淘宝阅读”。其他经营网络的资本也不甘其后,360、小米、搜狗等机构开始借助“导航”来搭建自己的网络文学运营平台。此外,还有不知多少知名、不知名的大小公司同时在推广自己的手机阅读App,甚至人民网以及新华社旗下的新华传媒都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进军网络文学界。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收入规模达46.3亿元,较2012年环比大幅增长66.7%。预计到2015年,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网络文学活跃用户达到4.3亿人。网络文学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细分产业之一。”
2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网络文学淘金热潮出现在2010年以后,这段时间正对应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回顾网络文学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应该是中文网络文学热潮的第三波。资本密集涌入标志着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文网络文学发展史可以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正对应着不同的媒介形态。
第一阶段,也是最早的一批中文网络文学,产生于世纪之交前后,那时是Web1.0时代。其代表作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今何在的《悟空传》等。这些作品恰似传统纸质文学向网络文学的过渡形态,既具有传统文学的某些审美特征,也具有网络文学特有的强“代入感”、强“自恋”等特点。但Web1.0时代所具有的网络特征还不是太强,用户还不是特别有分量,网络文学的作者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精英色彩。
第二阶段对应着Web2.0时代。随着博客、跟帖、评论功能的强化,互联网用户交互性大大提高,用户体验、用户订制被看作是经营网络的标准。在这个阶段,网络文学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起点中文网的崛起,它创立和完善了如今网络文学的基本商业模式———VIP 章节收费以及网站培养和打造作者的方法。从这个阶段起,网络文学开始依照商业化运作的逻辑,紧贴互联网用户体验建构起了自身的叙事模式,网络文学具备了区别于传统纸质文学的明显特征。
第三阶段,也就是如今资本密集涌入的移动互联网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量群体的增多。借助便携的手机移动终端,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培养了大量的活跃用户。据易观智库的数据,2010年网络文学活跃用户为1.5亿人,到了2012年则变为3.6亿人。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网络文学的活跃用户就暴涨了近2.5倍!
3
网络文学第三阶段发展的这两年,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时期,是所谓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年代。用户肇始于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文化习性,并无多少“质变”,但是仅仅是用户量的庞大增长,就让这些被培养出来的文化习性开始扩容———也就是说,从此之后,网络文学表现出强有力的“跨界效应”。这些用户的文化口味正在超越网络文学局限,走向更大的影视平台、游戏平台,以及因此衍生的寄居于亚文化群体的相关产业。不用说像《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直接改编自网络文学的电视剧,包括其他很多并非改编自网络文学的电视剧也明显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比如某些抗战神剧,只顾剧烈情节冲突和观剧者的“爽”而不顾其他的方式,就跟网络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数字游戏更加依赖网络文学的资源来设定背景、人物、道具。对于这些东西,粉丝们是高度认可的。所以在今年上海举办的首个网络文学游戏拍卖会上,一本小说可以带来上百万元乃至近千万元的交易额;此外,有些亚文化群体利用网络文学为母本制作广播剧、古风音乐等等,拓展了网络文学的形式,也扩大了其影响。从这些跨界效应都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巨大的用户影响力。
从网络运营的角度看,占有如此众多用户必然会带来商机,从而引发大资本的掘金热潮。网络文学的第三波相比第二波具有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但是网络文学“第三波”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展露,甚至它还是太依赖于在第二波(Web2.0时代)中形成的某些固定模式,还没有发展到量变引发质变的阶段。
4
网络文学让资本巨头动心的最大理由,可能既不是区区70亿元的市面价值,也不是相关线下出版、影视游戏改编的间接利得,而是网络文学本身蕴含的对于用户的影响力和潜力。首先,网络文学是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观念意识的文化产品,因而其隐含的市场推广价值难以估计; 其次,网络文学活跃用户达数亿级别,略懂运营的人都知道网络界的基本常识———“得用户者得天下”,占有用户的数量与网络产业规模的做大是正相关的,用户越多,你拥有的潜力就越大。
资本的密集涌入带来泡沫化的担忧,不知多少投资者会在惨烈的竞争中折戟沉沙,但是从网络文学产业本身看,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或许只有经历一轮惨烈竞争,那些在Web2.0时代建立起来的千篇一律的趋于僵化的模式才会被打破,一个差异化、多元化的网络文学新时代也许正在被发明和酝酿,因为只有充分的竞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经营才会出现,才会带来获利目的和途径的多元化,而这必将解除固定模式对网络文学的紧箍咒,激发其新的创造力。从资本的逻辑看,在巨大的利益的刺激下,创新精神才会加倍显露出来。这也许正是资本密集涌入,对网络文学自身的某种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