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叶圣陶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吴泰昌)

//m.zimplifyit.com 2014年10月29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吴泰昌

  叶圣陶于1949年3月由山东解放区进入已解放的北平市,看到北平巨大的变化,好不兴奋,他几乎天天在忙。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家都在为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计献策。叶老要参加新政协筹备的会议,要参加准备日后成立教育、出版机构的商讨会,要参加全国文协筹备会等等。

  叶老在1949年4月7日的日记中记了成立编审委员会的事,“胡绳来谈编审委员会组织事。此会属于华北政府。俟将来中央政府成立,当属于中央政府。拟定余为主任委员,乔峰与胡绳为副主任委员云。又杂谈编辑出版等事,11时就寝。”4月8日又记载:“6时,应周扬、陆定一、晁哲甫之招宴。陆定一为中央宣传部长,晁为华北人民政府之教育部长。盖为编审委员会之事,故有此集。外有参加编审工作之人,及董必武、蓝公武、范文澜诸君。餐毕,略有谈话,即作为此会已经成立。”叶老曾谈过,这个“编审委员会”,就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下属的出版总署的班底,胡愈之任署长,他和周建人任副署长,他还兼任了编审局局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5年,后才转到教育部去的。

  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正式召开,7月19日结束,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正式成立。这次大会准备了3个月,先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关于大会筹备情况,叶老说,随着北平的解放,大批华北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北平,不久许多长期在国统区艰苦奋斗的文艺界朋友也陆续来到了这座文化古都,再加上原来在北平坚持文艺工作的朋友,这就形成了中国新文艺大军的第一次大会合。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招待在平文艺界的茶会,郭沫若先生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界的组织。全体到会文艺工作者都表示赞成。接着,就由原全国文协在平理监事和华北文协理事联席会议产生了一个筹备委员会,负责进行召开全国文代大会的一切筹备工作。

  筹备委员会于3月24日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筹备委员为郭沫若、茅盾、周扬、叶圣陶、郑振铎、田汉、曹靖华、欧阳予倩、柳亚子、俞平伯、徐悲鸿、丁玲、柯仲平、沙可夫、萧三、洪深、阳翰笙、冯乃超、阿英、吕骥、李伯钊、欧阳山、艾青、曹禺、马思聪、史东山、胡风、贺绿汀、程砚秋、叶浅予、赵树理、袁牧之、古元、于伶、马彦祥、刘白羽、荒煤、盛家伦、宋之的、夏衍、张庚、何其芳等42人。常务委员为郭沫若、茅盾、周扬、叶圣陶、沙可夫、艾青、李广田。郭沫若任筹备委员会主任,茅盾、周扬任副主任,沙可夫任秘书长。

  叶老说,筹委会的具体工作他做得不多,但也做了一点。如在4月8日日记中记:3时偕雁冰于乃超所居之永安饭店,共商文协大会之邀请代表名单。再就是积极支持5月4日创刊的《文艺报》,这份报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和首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代表大会的机关报。叶老既是筹委会委员,又是大会主席团委员。叶老说,这次大会很重要,是长期被迫分离的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大军的隆重会师,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莅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使这次大会成为我国现代文艺运动史上重要的盛会。周恩来副主席为开好这次会,数次召开有关人士通宵达旦地了解情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叶老作为其中代表,只能多做点实事。叶老是《文艺报》的重要作者,给报纸多方面支持,为《文艺报》写了《划时代》等文章,5月5日又和茅盾、胡风等参加了北平报纸召开的“作家论工人文艺”座谈,并有发言,对留在工厂里的文学工作者如何帮助喜爱文艺的人进行创作,说了些实在的体会:

  我以为留在工厂里的文艺工作者尽可随时留意,遇见工友们在工作上活动上有什么可以写的,乃至吐露一段真切感想,说出几句精要的话时,如果他们没想到写,就给立刻点醒,鼓励,告诉他们说不要愁没有什么写的,这儿就是可以写的好材料。单是这么点醒与鼓励还不够的话,能够帮助他们设计该怎么写自然更好。帮助设计不宜自作主张,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思,作一些必不可少的订正或补充,目的在让他渐渐养成写作的习惯。

  再说写成之后给他们修改,据我的经验,修改的时候原作者不在旁边,修改好了送还他,让他自己去揣摩;这样的办法对于原作者好处比较少。跟原作者在一块儿,一路修改一路说明所以然,原作者得到的好处就比较多。能够与原作者商量,让他觉察原作为什么不很妥当,该怎么修改才妥当,一切待他自发,这是顶有效的办法,熟练的作者能把自己的作品细心修改,达到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这么回事儿。我希望工厂里的文艺工作者帮助工友们修改写成的东西,能够采用前面说的最后一种办法。

  修改是对于不妥当处而言。还有写得很好的地方,原作者未必自觉写得很好,也得给郑重指出,并且说明为什么好。原作者知道自己写的为什么好,跟知道为什么不妥当,同样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长进不少。

  我不反对让初学者学习一些写作的简要原理。可是我想,如果能够一面习作一面自己悟出原理,进境将会更多。

  7月2日,也就是大会正式开幕的当天,叶老在《光明日报》特刊发表了《祝文代大会》,热情地说:“第一次文代大会开幕了,这是文艺界空前的大集合,包括的部门这么多,代表所从来的地区这么广,惟有在人民的政权之下才可能有这么个大集合,惟有在文学艺术真正跟布帛菽粟同样切需的新时代才可能有这么个大集合。用老话说,无非以文会友,声气应求那一套,用在这个大会上也未必不可以,可是实际的意义要超过那些话很多很多。来会的代表们目标是齐一的,那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态度是齐一的,那态度就是勤恳质朴,精进不懈,惟愿竭尽可能把各自的一份成就贡献给人民。”

  叶老说,这次大会有10个代表团与会,阵容强大,有平津代表第一团(团长李伯钊)、平津代表第二团(团长曹靖华)、华北代表团(团长萧三)、西北代表团(团长柯仲平)、华东代表团(团长阿英)、东北代表团(团长刘芝明)、华中代表团(团长黑丁)、部队代表团(团长张致祥)、南方代表第一团(团长欧阳予倩)、南方代表第二团(团长冯雪峰)。叶圣陶在南方代表第一团,叶老说,团里代表熟人多,其中不少是从香港绕道来北平的,如田汉、冯乃超、丁聪、宋云彬、茅盾、胡风、柳亚子、柯灵、郭沫若、曹禺、戴望舒、许广平等。叶圣陶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常务主席团有丁玲、田汉、李伯钊、阿英、沙可夫、周扬、茅盾、洪深、柯仲平、郭沫若、曹靖华、阳翰笙、张致祥、冯雪峰、郑振铎、刘芝明、欧阳予倩,总主席郭沫若,副总主席茅盾、周扬。大会的工作机构也设了一些部门,叶老说他是小说组委员兼召集人,委员有茅盾、周扬、沙可夫、胡风、刘白羽、荒煤、欧阳山、何家槐、冯乃超、巴人、何其芳、赵树理、陈学昭、杨朔。叶老说,他召集小说组委员开过两三次会,主要是就小说如何提高质量,更好地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为人民大众创作爱看的作品。

  叶老说这次盛会给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参加如此规模、内容充实丰富的文艺界大会,又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为了新文艺的发展,团结协力,去名去利,踏实工作,他从许多与会代表的身上看到、感受到这种品质和精神。他举例说,《文艺报》他原以为茅盾是主编,后来听说茅盾不同意设主编,建议他和胡风、严辰三人为编辑委员。叶老还举例说,梅兰芳是全国文联全委,又是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也是中华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却主动提出到该会资料室工作,说自己对这项工作比较熟悉。该室负责人为杨绍萱、梅兰芳、程砚秋。

  叶老说,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首届主席是茅盾,副主席人数少,只丁玲、柯仲平两位。叶老说,“现在我在文坛算年长的,有人老说我编《小说月报》《中学生》和在开明书店长期做编辑工作期间扶持提携了多少文学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又发现推荐了多少文学新人,这话说得言重了,其实在这方面我是做得不够的,本来对促进文学人才健康成长可以而且应该做得更多更好些”。

  叶老说,他对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记忆犹新,可惜文学图片资料保存极少,研究他的人、研究当代文学的人也少涉及到这一方面内容,他希望我有机会时留心一下,他说这不仅是个人的事,这次大会也是举国的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