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严肃文学进入数字阅读主场之际(盘索)

//m.zimplifyit.com 2014年12月12日10:06 来源:人民日报 盘 索
  漫画    徐鹏飞  漫画   徐鹏飞

  相比孕育了浩瀚经典的传统文学,现有网络文学几乎不可能成为“读屏一代”伴随一生的阅读资源,我们必须为潜在的阅读需求做准备

  网络阅读已有十几年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数字阅读的兴起,带动了新时期以来又一轮全民阅读文学作品的风潮。近年来,经由几大数字阅读运营商推动,不仅探索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内容生产、版权收授、作品发布、利益分配等行之有效的运作链条,也为数字作品付费阅读培养了可观的读者。数字阅读形势喜人,传统出版情势逼人,与数字出版业绩爆炸式增长相比,传统出版不仅面临经营困境,同时面临着话语权的挑战。即便是《人民文学》这样的国内权威文学期刊,当阅读形式及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改变之际,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争夺互联网话语权,也不再是一个话题,而必须付诸行动。前不久,《人民文学》以自主开发“醒客”阅读APP、打造自有数字阅读品牌为切入点,对数字出版做出战略性布局,就是一例。

  正如我们所见,因现有数字阅读平台的“技术派”背景,致使内容生产、消费模式、趣味培养、评价体系等等,明显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固有生态,“网络原创”作者几乎天然接受读者及平台管理者双重影响下的“内需”要求,通过生产题材类型化、结构套路化、情节可预见化的海量作品,来满足读者、作者、管理者“共谋”之下彼此的存在快感——而这些,正是严肃作家遵循的创新自觉性、反套路化的写作伦理所不愿接受的。尤其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强势介入数字阅读领域以来,游戏、影视改编等衍生收入已成为运营商更大的利益谋求,这就导致运营平台本质上越来越脱离它的“文学”属性,更趋近于为衍生产品做内容招募、趣味试探、先期造势、消费群体培养的平台。而传统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并不适合这样的操作策略。事实也证明,尽管不乏一些期刊以内容提供商身份将自有资源填入其中,却难以与平台形成“共生性”关系。传统文学在现有数字阅读运营体系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处境已经不可逆转,这是不是预示着传统文学期刊“搭车”数字化之路走到尽头?或如某些网络文学从业者所言——网络文学正成为文学的主流?

  的确,目前的文学相比它的从前,更多了些消遣、娱乐的属性,网络文学阅读受从众性、话题参与心理驱使,阅读效应更加外在化。而具有互联网原生背景的平台运营商利用信息传播优势,对阅读趣味导向施加影响,借以放大网络原创“一枝独秀”的景象,干预公众对严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的认知,某种程度上对严肃阅读的客观状况形成了遮蔽。但是,文学阅读所触及的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不变,我们之所以阅读文学的本质意义并未改变。所谓文学意义的“主流”与“非主流”,并不在于表象的“繁荣”,更在于它为主流价值观构建提供了怎样的积极能量。

  新世纪以来,传统出版机构出于固有利益保护、技术畏惧、对网络形态作品的不以为然等心理,错失了数字化变革的较早机会。但留给我们的机会在于,传统文学的庞大资源仍未被专业化、系统化地纳入到数字出版之中,并且传统文学期刊仍是严肃文学作品和作者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更为重要的是,相比孕育了浩瀚经典的传统文学,现有网络文学,几乎不可能成为“读屏一代”伴随一生的阅读资源,我们必须为潜在的阅读需求做准备。

  可以肯定,严肃文学的数字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只是阶段性的,而非根本性困境。“技术派”主导的数字化阅读,终究会朝着以专业的内容组织者为主导的方向回归。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人民文学》为代表的传统权威文学期刊不满足于以往数字化实践中的“客场”身份,为传统文学作品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价值实现探索出路,不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