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我怀揣一纸调令入京,履职单位:人民文学杂志社。到位于沙滩的中国作协报到,人事部告之,留用办公厅秘书处,这一留就是19年,但始终没有忘记《人民文学》的召唤,那其实是埋在心底的一腔情愫。这情愫始于1976年《人民文学》复刊,我到邮局订阅,排了那么长的队。在中国发生巨变的年代,文学先于时代唤醒了我,我成为了《人民文学》的忠实读者。《歌德巴赫猜想》《班主任》《爱,是不能忘记的》……一批优秀的作品令我陶醉,一批优秀的作家令我仰慕,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在作协工作期间,《人民文学》是我在地铁上和业余时间的必读之书。几乎每一期,我都能从中读到当代重要作家和新锐作者的优秀之作,这无疑增加了我对作家的敬重之心。每遇作协开会,接待每一位作家,绝不以身居机关而自傲,始终把谦虚谨慎地服好务作为座右铭。2002年,作协机构精简,我申请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做一名编辑。时任常务副主编的韩作荣听了我的想法,只说了两个字:“来吧!”虽然岁月有些蹉跎,但一时间顿觉天清地阔,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能够直接面对那些以文字铸造美好心灵的作家,面对你喜爱的作品,用你的劳动服务于他们,让自己今后的生命重获意义。
但入了这一行,才知编辑行当的不易。《人民文学》作为一本新中国成立伊始创刊的杂志,一本在共和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标志性、权威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学期刊,其选稿标准的严谨独到、编校工作的细致精良,是几代前辈编辑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传承下来的。在这里工作,不仅要有一颗热爱之心、敬业之心,还要有精湛的编辑技能,有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忘我精神。编每一篇作品,出每一期刊物,都像是用双手巧织细纫一件嫁衣,来不得半点懈怠、疏漏与马虎。当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页页墨香,当听到作者的感谢、读者的赞扬,怎能不欣喜和欢乐,那沉甸甸的刊物就是你亲手装扮的新娘啊,优雅、高贵、貌美、端庄。年年月月,风风雨雨,65年过去,《人民文学》的几代编辑人就是这样劳作着,收获着,喜悦着,我为能把自己的工作余年融入这个集体、能在这里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