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程发聩)

//m.zimplifyit.com 2015年02月26日11:30 来源:山西日报 程发聩

  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我毅然挑起注释“县志”的重担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我在年轻时曾做过 “文学梦”,为了追梦,考取了山西大学中文系。后来阴差阳错,做了行政干部,一干就是30年。因而至2000年退休时,深感光阴蹉跎、一事无成、嗟叹无已。

  是一则唐朝文人交往的趣事,深深地教育鼓舞了我,才挽我于沉废。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年出生,晚年同寓居于洛阳,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晚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都患有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十分消极悲观,于是写了《咏老赠梦得》一诗给刘禹锡。

  倔强了一辈子的刘禹锡,不同意老朋友的观点,他挥笔写了首《酬乐天咏老见示》以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那是在10多年前我退休后,闲来无事,思谋着注释民国版《翼城县志》,一试身手。转而又想,自己已步入老年,有道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别人找乐,自己找“罪”,何苦呢?于是索然作罢。当时的心情,就像白居易《咏老赠梦得》中写的那样,消极悲观,无可如何。但读了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精神得到了升华。我深入地思考了一下,自己工作30年,固然那些簿书期会、送往迎来等劳什子事令人生厌;而在处理繁杂的庶务中,自己却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我毅然挑起注释“县志”的重担。前进路上正如所料,荆棘塞途、困难重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转益多师,勇敢探索,历经两年艰辛努力,终于注释完了这套“县志”。在此基础上,又一鼓作气,先后完成了3部著作,即《古翼城百论》《翼城县志今译》《翼城古志集成》,共计500余万言。

  对于校对这件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它需要学识和耐心,要求校者必须具备博雅和细致的品质,才能胜任。而一般人因学养不足,或难耐寂寞,坐不了冷板凳,大都不愿承担这一任务。可是我的学生、县进修校原副校长葛敬嘉君,却不避烦难,勇于任事,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左右手。这次校对《翼城古志集成》,他先把打印稿与原志对照一字一字地校,然后把不同时期的县志前后对照互校互证,尽量做到精确无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讲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但愿我的书能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