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网络文艺:“必也正名乎”(夏烈)

//m.zimplifyit.com 2015年12月02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夏 烈

  子曰“必也正名乎”,现在到了要给网络文艺正名的时候,到了这个草根萌芽、自发而旺盛的生命转入自觉,生成文化自信的时候了,所以要“正名”,要给名分、要明名分。   中国网络文艺在《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正名作用下摆脱了早期被傲慢与偏见包围的身份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主要力量乃至核心力量之一。

  不久前,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其中“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一条引人瞩目,各界解读的热情不减。以我的预判,未来只 有更热的道理,因为这一条涉及的是一块青春期的冉冉升起的文艺土地,是所有文艺媒介、文艺样式、文艺人才中最为崭新、未稳定而具有未来性的发展板块。换言 之,这个概念之下拥有的力量正在前所未有地凝聚,其过去的人才、作品、产品的积累松散而有待自觉,其所包括的读者、观众、粉丝、用户却已覆盖了半数强的国 民,其所昭示的方向则是当代人在科技、文艺、市场、价值观、教育、民主等各种关切点上纵横交贯的公共领域——人类生活、思想、情感的表达没有绕开和离开网 络及其文艺内容的理由了,按我的说法,互联网的存在和深刻的哲学嵌入意味着这是人类造就出的“第三自然”。

  而在《意见》颁布之前,网络文艺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受众和市场。人民群众既是网络文艺的创造者也是网络文艺的消费者,是第一生产力。秉持西方马克 思主义、将大众文艺作为其研究对象的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理查德·霍加特,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认识到,“为百姓代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众的 品位已经无法再被生拉硬拽,不加辨别地认同所谓的、自我标榜的知识分子的所有主张”,“霍加特知道那些由‘他者’经验所形成的价值观——真理的其他方式 ——并不是反智的,只是经由其他方式,达成智慧罢了。因此,探究非知识分子公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诱惑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这就是研究流行文化 中媒介文化娱乐的直接起因。”(约翰·哈特利《数字时代的文化》)在我们的文艺认知中,应该葆有一种世界观和文艺观,即文艺在人类文明的更大范畴中同样服 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设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网络文艺是在人类文明运行到特定阶段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产物,是伟大的文艺传统在崭新的技术条件下的重组和更 新,是草根大众自发地寻找他们经验所形成的价值观、真理的道路,也是他们面临着机遇和诱惑需要探索、实践,给予规约、引导的一条当代文化之路。

  在中国过去十七八年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等文艺样式生成发展的路径中,基本形成了各自的具有特点的形式,赢得了 网民大众的喜闻乐见和市场、产业、资本的推波助澜。有很多网络文艺是“中国特色”的,无一例外地在层层描述出“中国故事”,多多少少传达了“中国气派”乃 至“中国精神”,比如其中最蔚为大观的中国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一个举世皆无而中国独有的创作样式,或者说,西方的网络文学(数字文本、赛博文本)与中国的网络文学(文字的,讲故事传统的)截然不 同。玄幻、言情、武侠、历史、职场等等,纷纷体现着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生活的魅力与鲜活场景,为我们创造性的想象以及认识生活的层次、细节贡献良多。而少 数精品力作显然已经呈现出接续中华美学风范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可能性,比如不久前获得“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的金奖作品猫腻的《将夜》,用网民读者热衷的少 年热血和玄幻武侠的面貌在创造一个人性异于天命之价值究竟是什么的哲学追问,并将这一人文的典范接续到“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孔子精神,其崇高之处 令人动容。其余如近年的一些网络文学精品之作《琅琊榜》《雪中悍刀行》《芈月传》《花千骨》等,都化用了传统中国元素,重塑情义、家国、两性世界,并成功 地带动了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的全产业链改编、衍生,成为创作与产业融合、传统与当下融合的新模式、新文脉。在此意义上,我不得不感叹大众文化时代独特 的启蒙与自我启蒙的规律所在,意识到网络文艺中文学性和产业性相互融合的“机遇与诱惑”并生共存的事实。

  子曰“必也正名乎”,现在到了要给网络文艺正名的时候,到了这个草根萌芽、自发而旺盛的生命转入自觉,生成文化自信的时候了,所以要“正名”, 要给名分、要明名分。“给”意味着认可乃至赞赏,“明”意味着责任和使命的担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当年以这一串政治治理的逻辑来教导子路“必也正名乎”的重要性,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一个壮大成年的事物的未来 要求和期许。而成功的正名必将带来青年个体的迅猛发展和主流意识,中国网络文艺在《意见》的正名作用下摆脱了早期被傲慢与偏见包围的身份问题,成为社会主 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主要力量乃至核心力量之一;这种鼓励、推动、促进同样显示了执政党在文艺政策和国家意识形态治理方面的成熟、开放、大气、前瞻,站在国际 化、未来学视野中的文化战略设计及其价值,可以使我们的文化、文艺事业始终占据主动,跃入世界前沿理论与实践的位置。

  对中国广大的网络文艺创作与传播自身来说,名正之后怎样言顺才是真命题。这里的“言顺”,指的是网络文艺创作的表达与表现形式,分类、规律、体 系建构、评价标准、精品意识和生命力保持等等,显然不是一个传统文艺门类和规律简单的搬运,而是一个重组、更新、融合、建设的系统工程。这一点,需要我们 有清醒的认识和介入的激情。丰富网络文艺艺术表达和表现的工作,不光是过去受众和市场两种力量的事业,正名之后同样是文艺知识精英和国家意识形态共同合力 的事业。各种熟悉网络媒介特点性格,又具有传统的、专业的文艺素养的新文艺家、复合型知识分子将有极大的作为。正名之后的中国网络文艺可以说是迈入第二阶 段的网络文艺,具有文学艺术史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意味着由大众中崛起的资深创作者和由传统文艺领域的创作者转型的这两部分更加优异的人群将对文艺样式的 言说方式、技术和艺术起到关键性的提升作用,真正起到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一些功能。

  此外,在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文艺是整个社会主义文艺的构成部分,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让中国精神成为 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问题、“创新精神”“文艺理论与评论”“文艺阵地建设”“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等问题与“网络文艺”繁荣发展的内在联系。换言之,只 有在尊重网络文艺自身规律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智慧地融入各种合情合理的因子才能让网络文艺真正成为当代人生活、思想、情感栖居的人文乐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