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近年来,中国本土的奇幻小说数量呈井喷式爆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您看来,中国奇幻小说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是什么?
马季:西方的奇幻小说这一概念,放到本土,大家称之为玄幻小说。在中国,最初的玄幻文出现于2003年左右,多是受到西方《魔戒》《哈利波特》等经典名著的影响。在创作思路上,《魔戒》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范本,就是“创世”:除了现实的世界以外,托尔金创造了一个中土世界。因此,起步期的玄幻小说,包括《缥缈之旅》《小兵传奇》《诛仙》《骑士的沙丘》等,主要都是受西方奇幻小说的影响。
但是,中国的创作者很快发现,仅靠模仿西方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到了2006年左右,出现了本土玄幻,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东方的元素。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佛本是道》,就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东方幻想世界,它把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幻想杂糅起来了,延续了《封神榜》《七侠五义》以及《西游记》这种幻想文学的脉络。
到了2008年以后,资本进入了玄幻小说的创作领域。那一年,盛大文学宣布成立,占据了中国原创文学市场的半壁江山。盛大文学致力于打造玄幻创作的产业链,希望网络文学能够为游戏和电影的改编提供脚本。于是,玄幻文学的产业链开始延伸,同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了2010年,市场上的作品总量和需求翻了好几番。
2010年5月,移动阅读的出现,使玄幻小说迎来了又一个井喷期。玄幻小说《斗破苍穹》成为第一部收入破千万的网络小说,即使在运营商和网站分成后,作者天蚕土豆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不过,移动阅读也带来了创作“小白化”的问题,由于手机不适合太深奥的阅读,必须一遍看懂,同时为了吸引人,作者需要不断制造冲突。因此催生了玄幻创作中,“主角打怪升级”的单一创作模式。
正是在这个时期,作者的收入成倍增长,身价高、粉丝多、具备深度商业价值的“网络大神”出现了。玄幻小说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既有适合移动阅读的“小白文”,也有相对传统的创作者,后者是以烟雨江南、猫腻、辰东等为代表的“85前作家”。同时,由于玄幻小说多是网络连载,因此作品体量越来越大,出现了百万甚至千万字的超长篇。粉丝积累得越多,创作者就越不能停,这个商业模式和美剧很相似。
文汇报:中国的玄幻小说作者具有哪些特点? 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收入水平如何?
马季:这批创作者早年几乎没有经历过文学训练,基本上靠着想象力在创作。你会发现,他们早年大多都有玩电脑游戏的经历,也是从游戏中得到了想象力的启发。
如今,这个创作群体非常庞大。所有作者加起来可能要过百万,其中十分之一处于比较稳定的创作状态:作品有始有终,每天都在更新,也多多少少有点收入。而通过网络写作获得较稳定收入、以网络文学写作为主的创作者约在3万到4万人,职业写作者1万人左右。
然而,即使是获得稳定收入的创作者,其中的落差也是两重天。大部分人月收入不过几千,年收入在30万到100万之间的作者约在500-1000人,能够跻身这一行列的作者,稿酬约在千字100元到300元之间。再往上,就是游戏、动漫和电影产业特别关注的高水平、高收入创作者,这个群体不到300人,年收入可能达到100万以上,因为除了阅读,他们还能够通过出售改编权获得收入。而金字塔尖的几个人早已不仅仅在创作,他们还介入了投资,像唐家三少,他直接以入股的形式,全面地参与到游戏公司的商业运营中去。2015年网络作家收入排行的统计刚刚出来,唐家三少第一名,收入是1.1亿。
文汇报:中国玄幻文学的作品数量很多,却一直无法孕育出像《魔戒》《哈利波特》或是《冰与火之歌》这样的大师级作品,也很难像上述作品那样,拥有全国范围的粉丝,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不足?
马季:现在玄幻文学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创作者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就是靠着自己的想象力,靠着古典文献提供的思路,去摸索、去模仿。再发展二三十年,我认为这个领域会逐步出现一些研究者,对创作者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现在,这方面的文学评论几乎没有,作者们也处于自己写着玩的状态。
此外,要真正地写好幻想类的作品,还得有深厚的积淀和严格的写作训练。《魔戒》的作者托尔金自己就是一名学者,而我们的玄幻作家都很年轻,知识积累不够,很难写出一个基于庞大知识谱系的文学作品。反观西方,不说《魔戒》,就以距离我们年代更近的美国小说作家丹·布朗为例,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里,现实与幻想杂糅,所有的情节都是非常严谨的,丹·布朗在创作期间也做了大量的笔记和研究。而我们的作者基本上是坐在电脑前想象,不懂的地方查一下百度,这样的创作层次就低了。
还有就是文化传承。如果说,明清时中国还有一点幻想文学的根基,新文化运动后的百年来,这条文脉几乎是断了。文学的形式容易接续,但对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却是缺乏的。如果创作者对古代文化没有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去继承和发展它,作品也只能如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文汇报:正如您说的,玄幻小说是相对容易商业化的题材,但文学创作本身是需要沉下心的。我们应当如何在商业化和文学性中取得平衡?
马季:我认为短期内无法解决,但是终究是会解决的。当一个作家成长到一定的程度,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时,他会停下脚步,做一些积累和准备。如果有一批这样的作家出现,整个产业就会升级。
商业和文学创作并没有天然的矛盾。初期阶段,所有的作者要养活自己,要挣钱,创作需求本来就是在商业的环境中被催生的。但是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精品就会产生。就好比,没有《金瓶梅》这样一批才子佳人的小说,就不会有《红楼梦》的诞生。因此,我们先要建立生态,环境丰富了,土壤肥沃了,自然会有好的东西出来,不要指望贫瘠的土地上长出大树来。大师一定会出现的,但是要有耐心,因为大师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自然成长出来的。